新生儿败血症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神经发展障碍等问题,甚至引发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一般足月儿发生率为千分之一至四,死亡率约3%;但极低出生体重(小于1000公克)早产儿的机率,则高达10-40%,死亡率可达25%。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科团队进一步研究后证实,早产儿肠道菌丛失调容易发生败血症,也证明肠道的细菌可因此转移到全身造成败血症。
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江明洲医师表示,这些发现可以提供新生儿科医师研究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新方向,若能够改善或改变早产儿的肠道菌丛,或许可以降低他们发生晚发性败血症的机率,进而减少早产儿死亡或后遗症的发生。
肠道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
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科李建忠医师指出,科学家已经证实,肠道内有独立复杂的神经系统,以及人体最大的微生物菌丛,而且肠道神经系统和微生物菌丛的发展,有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并和许多成年健康如神经退化疾病、情绪行为或代谢疾病等有关,所以肠道又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
他说,新生儿和婴幼儿是肠道菌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肠道菌丛变化,可能影响以后甚至成年的健康。早产儿由于肠道尚未成熟,出生后受到疾病治疗和照顾环境影响,肠道菌丛无法如健康足月般正常发展,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医师和科学家〝怀疑〞早产儿的肠道菌丛可能会增加早产儿坏死性肠炎、慢性肺病、新生儿败血症、神经发展迟缓,甚至视网膜病变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