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可以有各种形式:撤退到原始「洞穴」中,或是寻求药物或医疗介入,以消解危险及焦虑感。大脑处理所有体验与感觉,其输出的总和就是疼痛,而伤害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脑察觉到身体结构发生实际或刻意的受伤或改变,便会产生伤害觉。不幸的是,整个医疗实践及医疗照护体系都以为疼痛就是伤害觉,将两者视为同一回事。
以伊莉莎白的例子来说,扫描结果没有在疼痛部位发现异常,更重要的是,她接受类固醇注射后情况没有改善,显示她的椎间盘和神经并没有发炎的现象,因此伊莉莎白的疼痛并非源自「伤害觉」。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和注射不会有帮助。如果她知道自己的疼痛并不是来自伤害觉,就可以及早采取其他措施来减缓疼痛,例如身心疗法、改变饮食或调整睡眠。
虽然我们医疗照护的专业人士会询问症状及病史,但通常不会偏离惯用的治疗计画太远,所有医疗照护专业人士大致都一样。以疼痛管理来说,求诊于骨科、疼痛科与手术顾问医师时,如果他们抱持「伤害觉等同疼痛」、「疼痛程度一定和扫描结果上结构异常程度呈正比」等错误观念,那你们的讨论一定围绕着药物及介入措施,因为这就是他们主要的专业领域。
药物及手术等介入措施,这类医疗方式对于处理伤害觉相当有效。然而,过去十至二十年的研究显示,虽然比起部分疗法,药物和介入措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是十全十美─这些治疗方式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伤害和副作用的风险不小,而且即便治疗过程毫无瑕疵,仍有五至七成患者的疼痛仍然持续。如果伤害觉只是疼痛体验的一小部分,有时甚至完全与伤害觉无关,那么临床上来说,以药物和注射治疗徒劳无功。
疼痛的定义,与时俱进
首次制定疼痛定义的四十年后,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于2020年首度将疼痛的定义修改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
为了帮助患者及医师瞭解其内涵,协会进一步提出以下六大要点:
1.疼痛永远是一种个人的独特体验。
2.疼痛与伤害觉并不一样。
3.人们可经由生活经验瞭解何谓疼痛。
4.疼痛是主观的,每个人关于疼痛的描述都应该受到尊重。
5.虽然疼痛是一种保护机制,但也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品质及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6.无法以语言表达的人仍然可以表现或体验疼痛,例如:孩童/年长者/失智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