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8/15 下午 03:16:15

每天都好累?6大族群易发生过劳死!5点建议远离慢性疲劳

(关键字: 熬夜 , 压力 , 过劳死 , 过劳 , 慢性疲劳 , 疲累

日常生活的一些作息,如抽菸、喝酒、熬夜……等,究竟是让人纾解压力?还是让人愈来愈疲累?哪些生活型态、哪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你的日子愈过愈疲劳呢?哪些族群是疲劳一族的准候选人呢?

门诊当中,常会遇到有种类型的人,他们抱怨会经常性的疲倦,无论是身体或心灵;总是感觉无精打采、缺乏活力,而且即使有充足的睡眠,也无法解决这个困扰。

据统计指出,台湾约有25~30%的人在求诊时会抱怨身体出现疲劳的现象。由于台湾人向来有把疲劳和肝病混为一谈的观念;因此,甚至发现大部分以为自己有肝病而求诊的患者,事实上都是因慢性疲劳引起的错觉。

哪些人每天都很疲劳?

研究显示,大约有644万人天天感觉疲劳,不管怎么睡都觉得不够,刚起床不但没有感到全身舒适,甚至还有好像被卡车辗过般全身酸痛,完全提不起劲;也许,你已经发生慢性疲劳症候群,若不赶快解决,不但会愈来愈容易生病,也会影响到课业、工作和家庭。

◎生活不规律者

心理因素造成的疲劳,大多在经过充分休息及调整作息后就能缓解;如果在休息之后,仍感到疲累不堪,则需要检查有无其他生理问题引起。若是检查一切正常,又找不出确实的病因,就要怀疑可能是罹患慢性疲劳症候群。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症候群属「虚劳」、「郁证」、「不寐」等范畴,发病原因主要与情志因素有关;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精神心理压力及过度劳累,造成患者出现肝郁气滞、脾肾不足等状况。

◎压力族群

临床可发现,慢性疲劳有3个主要特征:(1)通常处于长期疲倦、不快乐及情绪不稳。(2)虽然这种疲劳感不会直接造成疾病,但已严重影响生活品质。(3)情况严重者,上班族不能工作、主妇不能做家事、母亲无力照顾小孩,对家庭造成巨大的冲击。

通常慢性疲劳会以各式的面貌出现,常让病人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中;但是一旦确认诊断后,适当的药物治疗仍是必要的,如病人常感冒、失眠,都可以利用药物来治疗,等到病况好转后,再酌量减低剂量即可。

◎完美主义者

慢性疲劳症候群的患者,通常是朋友眼中的「工作狂」,这类患者的特性是完美主义者、容易紧张、易忧郁及沮丧,以及对工作的狂热。这种类型的人,除了工作之外,毫无休闲活动及任何嗜好,以致工作时往往过于全神贯注,把工作当成生命的全部,而无法抽身。因此,不眠不休的工作,也因紧张而无法完全休息。

抓出疲累3大元凶 慢性疲劳症候群算是近几年发现的文明病,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不论如何休息,都不能缓解疲倦感;如睡眠变浅、不易入睡或怎么睡都觉得睡不饱。长期如此,免疫力变差,小病丛生,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肺、血压高、血糖高及忧郁症等的共病现象。

◎忽视睡眠

慢性疲劳初期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睡眠障碍、偏头痛或是感觉很累,但又说不出所以然的症状;偏偏检查结果都很正常,病人往往找了许多科别的医师,仍不能解决问题,症状又持续严重。

◎长期熬夜

若是长期熬夜,身体过度使用,累积久了,就可能造成身体平衡系统的紊乱、自律神经失调等警讯的出现。

◎滥用提神品

有些人经常熬夜,生活作息错乱,往往试图藉助于一些具兴奋作用的物质,例如咖啡、茶或提神饮料、抽菸等等。有些人甚至施用毒品,虽然能短暂提神,但往往会愈用愈多,直到成瘾,但是疲惫依然存在,甚至造成身体的严重伤害。

多少疲劳,会变过劳?

现代人往往身兼数职,在努力扮演好各种角色时,常忘记自己的需要,加上庞大的工作压力,若得不到纾解时,许多疲劳的症状就会出现。

才28岁的周小姐,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商的会计,工作相当忙碌,到了报税季节,更经常几天睡在公司也不奇怪;长期这样的操下来,健康的警讯反应在身体上,她三不五时的感到颈部僵硬、腰酸背痛、头痛、心悸、食欲差却变胖及消化不良等;更甚至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倦怠等现象,连带的工作效率变差,还动不动就生气,甚至感觉沮丧,去看医师也找不出原因。

像周小姐这样有长期疲劳问题,却无法找出真正原因的状况,医学界在1988年,将其定义为「慢性疲劳症候群」,并作为诊断名称,用来统称这些长期受疲劳倦怠所苦,却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

慢性疲劳症候群的发现,是从70年代起,日本因二次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而日本国民因国内就业压力大,莫不更加倍努力工作;超时又超越体能的加班之下,结果发生心力交瘁而猝死,由于患者发病前都曾超时工作,因此,日本称为「过劳死」。

而80年代初期,美国一群以重视生活品味自居,而被称为「雅痞」的上班族,因发生持续疲劳,或是发生如同感冒般的不适症状,由于查不出任何病因,当时被称为「雅痞感冒」(Yuppie Flu),但是因患者常出现不只一种不适症状,因此,后来世界卫生组织正名为「慢性疲劳症候群」。

有慢性疲劳症状的人,以本身就有某些疾病者最危险,特别是心脏病或血管性疾病,以及心肺功能有问题的人。因极大的工作压力,还要耗费极大的心力和体力,是这些患者无力负荷的,长久下来,便会出现健康危机。

但因在发病前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以致于当工作已超出体力及脑力可负担的状态,病发前的一个任务,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般,让患者发生过劳死。

「饶了自己」完全自救法!

身体与心理适当的休息很重要,维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遇到压力时,要懂得抒发情绪,换个角度来思考,学习了解身体的极限。一旦身体出现警讯,随时调整生活步调并放松心情,才是克服慢性疲劳的不二法门。

具有完美主义性格者,请看看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饶了自己」的建议,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避免慢性疲劳的发生:

●不订很难达到的目标,不要大小事全都自己揽。

●将大的工作分成许多小部分,依轻重缓急完成。

●多和别人接触,勿当独行侠。

●试着做轻微的运动,多看电影及休闲,参加社团活动,但不宜太多,以免又变成压力。

●患者应学习呼吸、静坐及运动的方式,让全身放松,肌肉紧张消除了,疲劳感也会渐 渐消失。

3种族群,容易发生过劳死

根据分析指出,患有慢性疲劳症候群的人,通常都是来自于太高的工作压力,而其中又以下列三种状况的工作者,特别容易引发:

1.工时太长的人

日本研究发现,工时超过每周60小时者,或是随时待命工作者、轮值夜班工作者,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据过去的许多研究也发现,常需要肠枯思竭的高科技人员,以及长期在夜间工作者,血压及血脂都较一般上班族高;而必须轮3班制的人,在大夜班工作8小时的疲累程度,更相当于白天工作12小时以上。

2.职场危机感重的人

第二种情况是有长时间无法提高绩效、工作职位不稳固,随时都有人要抢夺地位者、财务出现缺口、事业面临瓶颈等,处于长时间的职场危机中,人的心理都会产生无法承受的压力。

3.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

第三种状况则是挑战度高、不容许一点点错误发生的工作,让人持续处于高度压力,在这三种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就容易产生过劳的慢性疲劳症状。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1期

※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