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椎間盤突出:進行「象限檢痛法」
脊椎的問題除了椎間盤突出,還有許多其他病症,依照陳朝龍中醫師的臨床經驗,患者若真的是椎間盤突出,一定會有「前彎比後仰更痛」的特性,所以醫師會先進行「象限檢痛法」,檢視患者前左側或前右側,何者才是起始痛點。腰痛的檢查很重要,臨床上發現約有一到二成的患者以為是椎間盤突出,但經醫師檢查診斷發現他們是身體往後仰比較疼痛,這種狀況就不太會是椎間盤突出,而可能是椎孔狹窄、椎管狹窄或是腰椎滑脫等疲勞性腰痛,因為它們的機轉恰好相反,所以鑑別診斷就顯得特別重要。
陳朝龍中醫師表示,檢查時的原則是,一定要兩手同時操作來進行比對,藉由比較的方式讓自己的感官更不會產生錯誤。首先讓患者背向我,雙手以掌心向外、向後的方式反叉腰,我會檢查患者的肩頸部和肩關節前後,例如上斜方肌和背後豎脊肌的肌群狀態,再檢查患者兩臀肌肉的緊繃程度;接著再請患者面向我,檢查患者雙手的手腕、肘關節,以及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附近筋膜的張力。
然而很多患者常會這樣問:「腰痛不是在下半身嗎?為什麼上半身也要檢查?」因為腰位於人體中央的位置,骨盆為「承上啟下」之身體平衡樞紐,也是身體質量的中心。有些腰痛者可能是從上半身部位就產生牽拉、發生錯位,身體為平衡上半身,致使下半身的肌群過度用力,所以上半身肌肉緊繃的鬆解也很重要,有許多腰痛的病人,在我處置完上半身的錯位問題後,腰痛的問題就明顯解除。
此外,當椎間盤往前滑動時,我們的重心可能會往後平衡,所以起始痛點會在髂腰肌的附近,治療時會在患者的腹部和髂腰肌進行針刺及手法處置。先請患者以疼痛的患側在上之方式側臥,上方的腳先屈膝,再請患者將腿往上方腹部的方向夾起再伸直,重複此動作,利用患者動態中進行觸診,摸到僵硬的筋結點時使用撥筋手法,可同時用針刀加強放鬆,放鬆後進行拔罐放血處置。接著請患者坐起來感覺痠痛有無緩解,從治療有無緩解也可做為診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