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全球各地均有严重疫情传出,面对每天节节上升的个案人数,大家莫不感到惶惶不安。
台湾也在今年5月起开始爆发多起大规模的本土感染,一时间迅速增加的确诊人数以及死亡案例,造成台湾人民内心的恐慌以及害怕,每到下午两点的时候,大家便紧守着电视上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疫情报告,一颗心随着上下起伏,除了遵循医学的指引来进行预防及自我保护之外,我们必须瞭解的是,这个危机事件影响我们的不单只是身体或是疾病的问题,还带来心理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如何在疫情蔓延时,安稳自己的内在,重新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变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疫情爆发后,政府为控制疫情也提出不同的管制措施,三级管制后,学校停止上课、禁止五人以上聚会,许多人都强烈感受到生活型态必须大幅度的调整,这诸多的改变加上疫情尚未缓解就容易造成急性压力反应,恐慌压力会让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亢奋,这机制本来是让人能对抗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但反应过度就会干扰生活、造成身体不适,包括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冒冷汗、肠胃不适、心悸、睡眠障碍以及容易烦躁不安、甚至情绪起伏大、发怒...等问题,当我们感受到内在的害怕与担心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人际关系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安稳自己的内在呢?
减少讯息暴露
心理专家建议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讯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另外也不要太深入去了解疫情的枝微末节,只要大概了解当下疫情面貌即可,选择可靠的消息来源,而非社群或网路传来传去、似是而非的资讯,在睡前不宜过份阅听相关的讯息,不道听途说,亦即不要因接收太多 的消息而使自己心乱。
维持适当社交互动
目前因应疫情管制,许多人每天都只敢躲在家里,少了许多社交活动,又因为跟家人密切相处在同一个空间下,也容易变得有摩擦或是少了孤单寂寞,还好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利用通讯软体跟亲朋好友线上相聚,可以约着一起线上唱歌或是定期聚会分享生活趣事,也有人选择举办线上读书会,在疫情的风暴下持续的学习与分享,因应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一样可以在疫情蔓延时,利用科技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却不用担心感染的风险。
做做运动
运动的好处多多,例如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氧的有效性,增加心血管机能 ,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如果能维持固定的运动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及促进睡眠品质。网路上现在有许多教学影片,可以选择自己喜好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如果空间有限,进行简易的伸展或是腹式呼吸,一样能达到舒缓身心及运动的效益。
维持生活节律
疫情造成生活型态改变,很多人在家工作。如果可以,在家工作也要模拟正常的状态,按照原本的上下班时间作息,工作区和休息区分开,工作时衣着也可以跟休息时有所区别。规律的生活作息让我们能清楚的理解目前应该要有的生活重心,学生也可以比照办理,早上可以有1-2个时段是完成线上学习或作业,下午也可以安排1-2个时段是跟着学校的进度或是穿插体育、艺文活动,傍晚时则是好好地和家人一起享用晚餐,彼此分享内在的想法与学会倾听,晚上可以共同观赏电影、玩桌游或是Switch等游戏。
必要时就诊评估身心状态
若压力反应已严重影响到身心状况,出现忧郁或焦虑情绪,伴随睡眠障碍、负面思考、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或是兴趣下降对事物提不起劲、反覆焦虑不安无法摆脱对疫情的担忧或是情绪反覆易怒、暴躁不安,都可以考虑就诊,目前亚东医院精神科已提供远距医疗,民众免出门看诊服务,医师利用视讯及电话问诊,过程简易方便亦不用担心染疫风险,都是疫情下就诊的好选择。除了精神科外,许多科别亦提供远距医疗服务,民众可以多加利用。
在这一次的危机事件里,对个人或社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别忘了慢下脚步、倾听自己的内在,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刻,多照顾与安稳自己的内在,让我们共同携手度过风暴。
远距医疗服务3步骤
1.预约挂号:官网预约视讯/电话诊或拨打预约专线。(若您选择视讯看诊,将有专人以email寄送线上看诊资料)
2.线上看诊:依照预计看诊时间上线,等候诊间联系,确认您的姓名、身分证字号、生日后进行问诊。
3.批价领药:当日持健保卡至本院南栋大楼办理完成看诊1小时后即可来院领药,最晚领药时间为21:00前。(若您为转诊病人,请于批价时出示转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