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别忘强降雨防灾!台湾昨4日降下豪大雨,创下台北市20年来最大时雨量,并且造成多处淹水。连气象局长郑明典也惊呼:「强降雨真是极端!」为什么会有强降雨灾情?让专家带你破解。避免未来强降雨带来灾情,绿色和平呼吁,城市面对极端气候需做好准备,更应该从源头「净零碳排放」解决。
全台这一段时间经历了半世纪来大旱,昨天终于迎来第二波明显降雨,因台风彩云外围环流加上梅雨锋面双重影响,各地出现明显雨势,位于台北市大安区的台大气象观测坪测得1小时累积雨量 209毫米(mm/hr)的惊人数字,登上中央气象局全台1小时累积雨量历史纪录第二名。
台北市强降雨破20年以来时雨量纪录!
绿色和平专案主任刘羿君指出,台北市气象测站资料统计显示,昨日降雨大幅破了20年以来的1小时内的累积雨量纪录,排名第二为2016年9月大屯山测站每小时153毫米(mm/hr)的数值。
刘羿君指出,若气候变迁未得到缓解,降雨型态将会更趋于极端。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曾模拟台湾未来降雨情形,研究显示全球升温让对流水气变多,释放出更多热能,区域的强降雨就会越强。「面对气候变迁,需要更全面的治理思维及具体的手段」,刘羿君说,即便台北市已设计每小时78.9毫米(mm/hr)排水系统,并在2015年推动海绵城市政策,增加道路透水铺面减少地表迳流,但面对20年来最大时雨量,同样很难禁得起考验。
杜绝强降雨,需落实「2050净零碳排放」政策
刘羿君强调,台北市除强化因应短时间强降雨的减、防灾工作,例如加强巡视排水系统、清淤与增建蓄洪池等,更须从源头减缓气候变迁,其中台北市早在2017年拟订「台北市宜居永续城市自治条例」草案,至今仍未通过;市府应宣示台北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尽快向议会要求审理宜居城市自治条例草案,并纳入先前承诺的「2050净零碳排放」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