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0/19 下午 03:42:47

启动膝关节自愈力!预防肌少症、活化高浓度生长因子安全再升级

(關鍵字: 關節 , 膝關節 , 肌肉 , 骨本 , 陳炯瑜 , SRF優適骨

存老本不仅是为了养老,现在更新的观念是“存老本=存骨本=存肌肉本”!在骨科、复健科门诊中经常收治许多肌少症族群,尤其是上班族女性,平时久坐、久站缺乏运动,脂肪日渐变多,肌肉却变少,形成“弱肌”族,动不动就容易使膝关节受伤,甚至跌倒造成骨折,增加住院甚至死亡风险。

膝关节不适:酸软无力、活动卡卡、疼痛

膝关节主要是由膑骨、股骨和胫骨等3块骨头组合而成,周边还有韧带、关节软骨、关节囊等,一旦运动量不足、运动方式不正确,或体重过重等,都容易造成膝关节的伤害,而出现酸软无力、活动卡卡、疼痛等不适。以前常听闻老人喊膝盖无力、疼痛,事实上,现在中壮年、年轻人也经常传出不当运动,职业伤害等造成膝盖韧带与肌腱拉伤,或软骨磨损受伤等意外。出现以上症状除了与激烈的运动、跳跃落地时姿势不正确,以及快速改变方向等有关,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来自肌力无法负荷,于是平时鲜少使用到的肌群,或因肌力不足以应付突然而来的力道,自然就容易受伤。

一旦运动量不足、运动方式不正确,或体重过重等,都容易造成膝关节的伤害。
一旦運動量不足、運動方式不正確,或體重過重等,都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傷害。

膝关节健康会影响肌少症发生 

顾好膝关节的健康,才能提早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台大心脏内科、专长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的陈炯瑜医生表示,根据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岁之后,肌肉质量平均每10年减少8%,70岁后流失速度加快,每10年减少15%。肌少症会导致无力、疲倦、步态不稳,容易跌倒、增加失能风险、增加住院与死亡机率。至于,哪一些是造成肌肉量减少、肌力减弱“肌少症危险因素呢?其实,肌少症已经不再是老人因年龄老化的专利,还包括:肥胖、缺乏重训与阻力训练、女生怕锻炼肌肉变成“金刚芭比”、上班族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尤其蛋白质摄取不足,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不正常等,都会增加风险。

此外,陈炯瑜医师也分享,常听闻坊间一些迷思,也是造成肌无力的元凶之一,像是许多人以为只要平时多健走就可以增加肌力;还有的老年人担心肥胖,所以不敢吃大鱼大肉、饮食偏重蔬菜非常清淡。事实上,仅靠快走有氧运动只能消耗热量,无法增加肌力,必需靠无氧运动像是重量训练、仰卧起坐、伏地挺身、深蹲、举哑铃等重训动作,才能提升肌肉量,而这些都需要健康的关节力为基础。另外,蛋白质可促进肌肉合成,必需摄取充足,每公斤体重约补充(1.0-1.2公克)假设一位是60公斤的健康老人,一天要吃到约60-72公克的蛋白质,尤其身体利用动物性蛋白质比植物性更容易,建议多加补充才能养肌防老。

陈炯瑜医生表示,根据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岁之后,肌肉质量平均每10年减少8%,70岁后流失速度加快,每10年减少15%。
陳炯瑜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10年減少15%。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