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9/23 上午 10:58:04

吃对食物抗发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食安问题”

(關鍵字: 關節炎 , 標靶藥物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蕭凱鴻

咨询专家:萧凯鸿医生(彰化基督教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

60多岁的王女士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年多,治疗后状况一直很稳定,最近却突然复发,关节肿痛,医生仔细问诊后才知道,王女士的亲戚特别远从美国送来保健食品,已经吃了2、3个月。在医生建议停用保健食品后,隔月回诊追踪病情已逐渐恢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类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常会积极寻求饮食治疗,彰化基督教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萧凯鸿表示,门诊常遇到病人及家属询问饮食问题,其实只要均衡饮食就足够,可参考有助抗发炎的地中海饮食,注意摄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海鲜、坚果、橄榄油,以及多种不同颜色的蔬果、全谷类等原则。

但这样的饮食建议听起来太简单,很多病人会尝试感觉更有效果的保健食品,萧凯鸿强调,保健食品不等于一般日常饮食,尤其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失调而不是免疫力差,若错用促进免疫力的草药、保健食品,反而会让病情恶化。“就我个人的临床观察,反应还蛮明显的。”因此萧凯鸿特别呼龥病人要注意“食安”问题,即使是亲友好意推荐,使用前也务必先询问医生意见。

萧凯鸿表示,虽然“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深植人心,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才是疾病控制关键,饮食及日常生活保健只是扮演辅助作用。

彰化基督教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萧凯鸿医生。
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蕭凱鴻醫師。

目前第一线用药以免疫调节剂为主,平均需使用2~3个月才逐渐发挥疗效,但约有3成患者对这类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有必要改用生物制剂或标靶口服药物。对于病人担心的药效和副作用问题,萧凯鸿表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选择多,新药也在不断研发中,虽然还无法透过事前检测确认病人适用哪一种药,但医生会依临床状况来考虑,例如是否有间质性肺炎、B肝带原…等问题来评估用药效果及追踪治疗反应,找到最佳治疗效果及最低副作用间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医生和病人要建立治疗共识”萧凯鸿强调,主动沟通才能让医生更了解病人的需求,例如怕打针、老人家自己打针有困难又没人帮忙,或是经常出差不便携带针剂,医生了解后可选择标靶口服药物,效果和生物制剂相当,又可以满足方便使用的口服药需求。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