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溽暑,千万别轻忽心脏衰竭隐藏杀机!台湾北市1名80多岁老妇人,有三高及心脏病病史,前阵子常常感到疲惫,且有呼吸急促、易喘及双脚水肿等症状。原以为休息一阵子就会好,岂料,日前因天气炎热,老妇人在家开冷气,进出室内外忽冷忽热,短时间冷热温差过大,竟突然呈现昏迷状态,后经紧急送医急救,诊断为心脏衰竭。
收治个案的北市立万芳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生陈保罗指出,所幸老妇人及时送医抢救,保住一命,今年的母亲节仍能与家人开心团聚!心脏衰竭俗称“疲球心”,会出现心脏肿大又疲软无力的状况。调查发现,心脏衰竭为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原因第1名。在台湾,每年约有2万2000人因心脏衰竭住院,平均住院超过8天,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会住进加护病房,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每年耗费健保约77亿元。
心脏衰竭有死亡风险 老年人住院率第1名
三高或有心脏疾病家族史的人,也都是心脏衰竭的高危险族群。另外,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都可能引起心脏衰竭。
海外调查也发现,心脏衰竭死亡率及住院率皆为女性大于男性。虽然心脏衰竭以老年人居多,男女比差不多。但因为女性在更年期之后,没有女性荷尔蒙保护,致使心血管相关疾病好发率追上男性,一旦轻忽,就容易增加死亡风险。
心脏衰竭症状:累、喘、下肢水肿
医生陈保罗强调,心脏衰竭主要症状包括:“累、喘,下肢水肿”。当病情恶化时,甚至可能晚上躺下来就喘到无法呼吸,必须整晚端坐。若能提前发现症状,尽早就诊治疗,可避免憾事发生。
尤其心脏衰竭是许多危险因素和心脏血管疾病的共同结果,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心肌梗塞、糖尿病、心脏瓣膜性疾病及肥胖;其它次要则包括:慢性肾脏病、抽烟、血酯异常等。预防心脏衰竭,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及规律运动非常重要。
规律服药 降低住院、死亡风险
除此之外,很多心脏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一辈子规律服药来控制病情,即使疾病症状已经缓解,药物仍然需要持续服用。目前治疗心脏衰竭的药物选择相当完整,患者可与医生讨论治疗策略,规律服药,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疾病控制,降低住院、死亡风险;也建议患者日常饮食应避免吃太咸的食物,才不会增加身体负荷;同时做好体重管理,适度减重,以减轻身体负担。
“本卫教信息由台湾诺华协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