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2/20 上午 10:55:41

研究:寒流气温骤降10度 2周后死亡率激增3成6

(關鍵字: 心血管疾病 , 猝死 , 寒流 , 溫差 , 劉崢偉

日前,台湾内遭遇今年第一波寒流的袭击,短短4天内至少造成154人猝死,影响关键除了“低温”之外,急速降低的“温差”更是致命关键。更可怕的是,除了猝死之外,有研究发现,台北气温下降10℃,因寒流效应引发的相关死亡率会在2个星期里增加3成6。

“温差”比“低温”更致命!

冬天气温低,猝死的人数也跟着变多,除了常见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族群之外,低温也会提高流感和肺炎致死的风险。不过,相较于持续性低温,气温突然下滑引发的健康危机更值得重视。

台湾三军总医院松山分院心脏内科医生刘峥伟表示,虽然冬天比较冷,但若低温情况稳定且持续,人体有足够的时间可适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之,若气温不稳定,几天热几天冷或是像今年暖冬的情况下突然来一波寒流,温差越大,引发猝死及其他疾病致死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台北每下降1℃ 心肌梗塞住院率上升2.6%

刘峥伟医生举例,过去曾有研究发现,在温度24℃的基准下,每下降1℃,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会上升2.6%,而地处更南纬度、对气温变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会上升4%,香港则上升3.7%。心肌梗塞引发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较于持续性低温,气温突然下滑引发的健康危机更值得重视。
相較於持續性低溫,氣溫突然下滑引發的健康危機更值得重視。

寒流拉低温度10℃ 疾病加重死亡率上升逾3成

另一份综合空气污染程度、环境湿度和温差变化等评估因素的研究则发现,冬天温度真的会“冷死人”,天气越冷,死亡率就越高,且以年长者、肿瘤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别高。特别的是,寒流造成的气温骤降,不仅会立即反应在猝死(当天病发就死亡)人数上,许多人也会因为“递延效应”,在寒流过后2-3个星期里,陆续因寒流诱发的病症加重而死亡。

该研究分析1999-2008年台北气温变化与居民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在台北气温中位数18.8℃的情况下,只要气温下降10℃,2星期内因寒流效应引发疾病的相关死亡率就会上升36%;另在香港地区,气温中位数18.9℃,气温下降10℃引发的寒流相关死亡率则会在3周内上升45%。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