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10/6 上午 10:03:05

糖尿病变恐酿中风 防“糖胖症”先打击肥胖

(關鍵字: 糖尿病 , 中風 , 視網膜病變 , 糖胖症 , 黃俊敏

“糖胖症”患者血糖控不好,恐加速中风、视网膜病变速度!医生表示,大部分的糖尿病患,都是属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糖胖症”患者。要预防“糖胖症”必需先打击肥胖!适度控制体重,除了可以预防第二型糖尿病外,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还能预防并发“糖胖症”的风险,可说是好处多多。

台湾成人肥胖比率为亚洲之冠 罹患糖尿病风险大增!

依据台湾卫福部最新“2013~2014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显示,台湾成人体重过重及肥胖盛行率为43%,肥胖比率位居亚洲之冠。家庭医学科专科黄俊敏医生表示,肥胖不只会造成身材“走钟”,当BMI(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4 时,除了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高危险群之外,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的风险也大幅增加。肥胖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般,一步步燃烧掉你的健康。

台湾每年新增2万5千名糖尿病患 大多属于合并肥胖的“糖胖症” 

全台糖尿病罹病人数高达227万人,且每年估计以2万5千名的速度持续增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也高居2015年台湾人十大死因的第5位。其实,大部分的糖尿病患,都是糖尿病合并体重过重或肥胖的“糖胖症”。

黄俊敏医生指出,现代人饮食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加上运动量不足,导致摄取的热量过多,又消耗不掉,这些多余的热量便会转换为脂肪细胞,储存在皮下组织、内脏组织、肌肉等部位。当内脏组织、肌肉的脂肪过多,就会降低肌肉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使血糖、血脂滞留在血液中,进而导致糖尿病。

黄俊敏医生指提醒,目前的降血糖药物控血糖效果都很好,糖尿病患者越早接受治疗,才能越快能控好血糖。(图片提供/黄俊敏医生)
黃俊敏醫師指提醒,目前的降血糖藥物控血糖效果都很好,糖尿病患者越早接受治療,才能越快能控好血糖。(圖片提供/黃俊敏醫師)

尤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合并肥胖即“糖胖症”,更会加速诱发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小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疾病。

减轻体重有助控制血糖 BMI小于24最佳

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糖胖症”病患,想要控制好血糖,关键在于适度减轻体重。减掉原本体重5%~15%的中度减重,可改善改善胰岛素的阻抗作用、改善血脂肪与降低血压、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罹病率与死亡率。建议体重过重患者,先从小幅度减轻原来体重的10%开始,让体重下降到BMI小于24的正常范围内,就能对控制血糖有所帮助。

不过,许多努力减重并使用降血糖药物控血糖的患者,会出现因为降血糖药物导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使得减重过程倍感挫折。黄俊敏医生指出,近期推出的降血糖药物如GLP-1类药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还能避免体重增加、低血糖的状况,对治疗糖尿病有多重好处。GLP-1为肠道分泌的激素,对于人体的许多器官皆能发挥作用。

以每天注射一次的GLP-1类似物来说,除了可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外,它也能帮助大脑抑制食欲,胃部延长体内胃排空时间、减缓肠胃道蠕动,达到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及减轻体重(5~10%)的效果。除此之外,目前临床上也已证实可帮助糖尿病病患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死亡率。

自今年8月1日起,台湾健保开始给付一天一次GLP-1类药物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有健保给付可同时并用口服药或基础胰岛素的GLP-1类药物。相信能够帮助台湾内更多糖尿病患,达到“控糖、减重、保心安”的功效。

打胰岛素≠病入膏肓 糖尿病越早治疗越好

黄俊敏医生指提醒,许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注射针剂药物就等于病入膏肓,迟迟不敢就医治疗,其实,目前的降血糖药物控血糖效果都很好,糖尿病患者越早接受治疗,越快能控好血糖,才能降低糖尿病病变如中风、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等疾病发生的机率,也能够拥有较优质的生活质量。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做好饮食控制及适度运动,才能有效Hold住血糖。

黄医生积极推动地方病患照护不遗余力

黄俊敏医生指出,医病关系的信任与维持,对病患病情非常有正面帮助,只要用心照护病患,病患一定可以感受得到,诊所及小区医疗照护质量不输大医院,还省去病患来往奔波、等候就诊的时间,是病患最需要、也是最实在的就医选择!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