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类/消炎止痛退烧药:
这类药品可退烧也能止痛,在药局可买到的解热镇痛剂成分中,较常见的是阿司匹林(Aspirin,18岁以下发烧不宜使用)、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及伊普(Ibuprofen)。
一般用来缓解头痛、生理痛、牙痛、肌肉酸痛等各种疼痛症状,不过只适用于暂时解除症状,服用1、2次后病情未好转,或有副作用发生,例如,胃肠不适的状况时,就应停药就医。
第3类/胃肠药:
消化道疾病常见的有消化不良、胃酸过多及胃溃疡等症状,因此家庭医药箱应备有1~2种制酸剂(即一般所称的胃药)或消胀剂,用来缓解一时的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不适症状。一般较常用的肠胃药包括,制酸剂、消胀剂、整肠剂与助消化剂、止泻剂等。
制酸剂:制酸剂主要作用在于中和胃酸,治疗胃酸过多,使胃中的酸碱值(pH)增加至5以上,以减少对胃黏膜的伤害,常见制酸剂的成分有镁盐、铝盐、镁铝混合剂、钙盐、碳酸氢钠。
消胀剂:可减少肠胃因食物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气体。
整肠与助消化剂:常用于帮助肠胃消化,于三餐饭后服用,用量需依不同产品之建议来使用。
止泻剂:引起腹泻的因素很多,不严重的腹泻,即使不吃药也能自行痊愈,止泻剂只能用于辅助性治疗且仅适用于轻、中度的急性腹泻;对于慢性、持续性腹泻者,或伴有发烧、感染、全身症状、严重脱水等现象,则应该转由医生诊治。
另一种为吸附型止泻剂,可吸着与排除胃肠内有害物质及过多的水分、黏液,减少腹泻之症状。这类药品除了会吸附肠道细菌毒素外,同时也会吸附养分、酵素及药物,所以宜与口服药间隔1~2小时服用,以减少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