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验由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团队历经二十年之研究实验,2009年7月10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引起世界各地热烈讨论。而研究结果也是令人惊讶的。实验开始二十年后,无控制卡路里的B群,几乎死亡了一半;但控制七分饱的A群却还有八成活着,生存率为B群的1.6倍。
研究团队也公开了实验猴子的影片。
•A:“凯托”(27岁公猴):控制卡路里(70%)(约446大卡)。
•B:“欧文”(28岁公猴):无控制卡路里(100%)(约五591大卡)。
以人类来说,它们都已近80岁高龄,二只的差别从外貌上一目了然。虽然年龄差不多,但A群的“凯托”看来年轻、没有皱纹。相对B群的“欧文”,不但有皱纹,毛发也干燥杂乱、皮肤无弹性。而且,A群的“凯托”对于采访的摄影机感到好奇,敏捷地移动、眼睛炯炯有神;反之B群的“欧文”,看来笨重不肯动、也毫无生气。
“二只猴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同年龄,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身体年龄,看起来大约差有5至8岁”。(实验主任李察.温多拉格教授)
【二十年实验证明的少食效果】
威斯康辛大学以猴子进行的抗老化实验,可说是规模最大的。从1989年开始,对象为76只猕猴。
研究开始时,这些猴子都已是成年猴(7至14岁)。以抽签方式区分为A、B二群,各38只。
B群的猴子,无控制饲料,随意让牠们吃到饱;而A群则是减少30%卡路里后饲养。
如此持续观察二十年。人工饲养的猴子寿命约27岁,在这期间陆续有猴子死亡,二十年后生存下来的有33只。饱食群猴子(B):约半数死亡,且死亡猴子中有37%(14只)是因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脑萎缩等老化疾病而死亡。少食群猴子(A):80%活着,生存率约为B群的1.6倍。其中,13%(5只)是因老化疾病死亡,约为饱食群(B)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