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1/22 上午 01:38:37

懷孕母鯊遭殘殺 國際動保籲改善

(關鍵字: 動保團體 , 大白鯊 , 國內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日前台東漁民在外海捕獲一隻重達1.5公噸懷有身孕的大白鯊,送往漁港後卻被大刀一揮,身上魚肉被以每公斤120元價錢賣出,腹中的鯊魚寶寶還來不及見世面就被肢解,其中型體較完整的一尾小鯊被製成標本,其他小鯊則被丟棄。此舉引發國際動保團體關注,在臉書上呼籲台灣重視鯊魚保育,改善殘殺的現象。

大白鯊已被國際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為附錄二中應受保護的瀕臨絕種物種。而且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資訊,大白鯊在南非、納米比亞、美國、馬爾他和澳洲等國已受到保護,其中紐西蘭更於2007年宣布沿岸200海浬內禁止撈捕、追逐,甚至國籍船在公海也不能捕抓,任何人不得持有、買賣大白鯊身體的任何部位,違反規定者可處以罰鍰和有期徒刑。

交通大學外交系翻譯講師胡怡敏表示,正當國際將大白鯊視為重要保育動物時,國內卻傳出懷孕母鯊被殘殺的事件,引發國際動保團體關注,包括國際組織全球護漁協調先鋒(The Global Shark Conservation Initiative)和澳洲反獵鯊割鰭聯盟(The Australian Anti Shark Finning Alliance)都打算在臉書上發起連署活動,以觀光抵制的方式呼籲台灣改善現狀。

國內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動保團體和立法委員田秋菫認為,漁業署目前對被CITES列為附錄二保育物種的大白鯊和姥鯊(象鯊)無積極作為,才讓此起殘殺母鯊事件的惡名外揚國際。他們呼籲漁業署應比照鯨鯊補助措施,讓漁民有利可得,主動配合保育瀕臨絕種的鯊魚物種,包括大白鯊、姥鯊,以及未受附錄二紀錄卻更為稀罕的巨口鯊。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目前國內農委會漁業署僅有將「鯨鯊」比照CITES作法,制訂完整的保護措施,全面禁止捕撈、販售、持有或進出口,違反者將依法懲罰,甚至發放獎勵金每尾3萬元,獎勵漁民配合辦理標識放流科學研究。

對此,農委會漁業署簡任技正周清河表示,CITES附錄二是種貿易協定,規定的物種進出口需經雙方國同意,我國目前已禁止捕到的大白鯊和姥鯊出口,但未限制國內利用,不過因大白鯊、姥鯊和巨口鯊的漁貨產值並不高,未來將參考漁民意願,再決定是否比照大白鯊的保育措施。

至於民眾擔心的大白鯊攻擊人類致死部分,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張泰迪表示,研究和證據顯示人類不是鯊魚的食物,自1966年發生首例大白鯊攻擊人的案例迄今,只有3起鯊魚咬死人的個案,機率比車禍或噎食致死還低。而且人類遭攻擊的事件多是衝浪者或泳客在水域中活動時,被認為快速移動的海豹或獵物,誤會攻擊所致。

大白鯊不會主動攻擊人,圖為國外保育人員與大白鯊親密互動的畫面。(攝影/駱慧雯)
大白鯊不會主動攻擊人,圖為國外保育人員與大白鯊親密互動的畫面。(攝影/駱慧雯)
台東漁民日前捕殺一尾懷孕的母鯊,造成9隻鯊魚寶寶未出生就死亡,其中有一尾被製成標本,此舉引發國際動保團體關注。(攝影/駱慧雯)
台東漁民日前捕殺一尾懷孕的母鯊,造成9隻鯊魚寶寶未出生就死亡,其中有一尾被製成標本,此舉引發國際動保團體關注。(攝影/駱慧雯)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