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具有高度搔痒感的皮肤发炎性疾病,在台湾相当常见,盛行率约占8~1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最常发生于婴儿及幼童身上,约60%在1岁初次发作,85%在5岁前发作。大部分会慢慢好起来,但有少数症状会持续到成年。长期下来会干扰病人的睡眠,情绪,课业和工作,对于病童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异位性皮肤炎确切的原因目前不明。但医界认为跟遗传与环境刺激有关,研究显示,异位性皮肤炎角质层的保湿因子如神经酰胺(ceramides)分泌不足,保水功能异常,使得表皮的障壁功能变差,造成环境中的过敏原,病原体与刺激物容易穿透肌肤,造成过敏与发炎反应。
刚发病时患部可能只有脸部头皮及四肢,后来可能漫延至颈部,胸口,腹部,四肢,全身都是。异位性皮肤炎发作的时候,常常伤口反复流汤流水,患部奇痒无比想抓,而搔抓或摩擦又会产生新伤口使搔痒感加剧,掉入愈抓愈痒的恶性循环,长期下来慢性发炎皮肤也会粗糙增厚。
异位性皮肤炎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固定使用适当的保湿剂(moisturizer),冬季寒冷干燥,可擦凡士林或较油的乳霜(cream),夏季炎热潮湿,就改涂抹较清爽的乳液(lotion)。
一旦皮肤搔痒、红疹的情况恶化时,应尽早寻求医生的协助,通常以局部涂抹的类固醇药膏配合抗组织胺或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