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每年有8千人等待器官捐贈,然而能夠受惠的僅8百人,為了提升國人捐贈意願,將加強器捐「惠人也惠己」的觀念,最新修法通過,屍體捐贈超過2器官,其中1個器官可指定給有移植需求的5等姻親;此外,國內移植專家也擬提出,器捐者其家屬,未來若有移植的需求,等候排序上可獲得加分、有機會提前等到器官。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衛生署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表示,國內器捐風氣不盛原因眾多,在於有「保留全屍」的保守觀念、以及「少顆腎會不會不健康」的疑慮,還有人認為「對器捐家屬沒有誘因」,因此,目前將器官捐贈意願卡加註於健保卡僅15萬人,醫院勸募時更常受到拒絕。
李伯璋醫師指出,器捐其實是「惠人也惠己」,國內相關法令也逐步放寬,比如活體捐贈方面,活體肝臟已可捐給5等姻親、活體腎臟已可捐給5等血親或配偶,讓這些需要換肝或換腎者,有機會得到家族中更多親友協助。
最新法令則是在屍體捐贈部分,李伯璋醫師表示對於屍體捐贈2個以上器官,其中1個器官,可指定捐贈給有移植需求的親人,更強化器捐不僅幫助不認識的人、更能幫助到生病的親友。此外,目前相關單位有共識,器捐家屬未來若有移植器官需求,等候排序上可獲得一定程度加分,不過細節尚未定案。
「器官捐贈、薪傳生命」是器捐登錄中心今年的口號,李伯璋醫師強調,加護病房的醫護全力搶救患者生命是天職,但是醫療有極限,當宣布腦死的時候,希望家屬體諒、並為患者做出有價值的選擇,讓他們的生命與愛可以延續下去。
其中在活體捐贈的部分,基於國內洗腎患者眾多、等待換腎者人數也最多,唯有移植腎臟才能改善生活品質,口號上也喊出「祝你腎福」,李伯璋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媽媽捐給女兒、年輕人捐給舅舅一顆腎的例子,他強調絕對是在符合倫理,且不會讓捐贈者也成為病人的前提下,才會建議活體捐贈,是很安全與高成功率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