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是傳染性很高的病毒,尤其會透過母體傳染給新生兒,雖然國內已將B肝疫苗列為嬰幼兒常規接種,不過馬偕醫學院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媽媽生出的孩子,即使打過疫苗,仍有1/6在青少年時期,免疫記憶已經喪失,一旦遇到B肝病毒就增加感染風險,因此建議這些高風險青少年,若檢測表面抗原以及表面抗體皆陰性,可考慮追加3劑B肝疫苗;甚至只要媽媽是B肝帶原者,新生兒出生當天就該打免疫球蛋白與1劑B肝疫苗。
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王豊裕表示,近來陸續有研究發現,愈早感染到B肝病毒、愈容易成為帶原者,因此我國自民國99年防治的焦點,針對的是媽媽本身是B肝病毒活躍的E抗原陽性者,新生兒在出生當天就提供B肝免疫球蛋白,再搭配接種B肝疫苗;1歲時再檢測是否有抗體,若沒有、則提前補打B肝疫苗。
那麼現階段常規嬰幼兒B肝疫苗接種,對這些B肝帶原媽媽所生的孩子,保護力有多少呢?王豊裕教授表示,追蹤10年近9千名目前為15至18歲的青少年,他們的媽媽本身是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高濃度者,即使打過免疫球蛋白或B肝疫苗,成為B肝帶原者的比率仍有15%;尤其沒有打過免疫球蛋白者,成為B肝帶原者的比率更提升到近30%。
其中有2千個青少年,雖然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皆是陰性,也就是目前不是B肝帶原者,但經過補打1劑B肝疫苗,刺激出免疫記憶仍然非常低,也就是對B肝病毒的免疫力非常低。
王豊裕教授說明,喪失免疫記憶,會使得潛藏在體內的B肝病毒有機會再度活化,因此建議這些高風險青少年,若要補接種疫苗,必須補打3劑,才能達到喚醒免疫記憶的效果。
這項研究獲刊於最新一期的美洲肝病研究學會官方雜誌《肝臟學》,王豊裕教授表示,從結果來看,要降低孩子成為帶原者的機率,最好的方式就是只要媽媽是B肝帶原者,新生兒出生當天就該打免疫球蛋白與1劑B肝疫苗,而不只針對媽媽是病毒活躍的E抗原陽性者。
若媽媽是帶原者、且孩子過去沒有接受過免疫球蛋白,則建議讓孩子進行B肝病毒標記檢測,若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皆是陰性,要喚醒體內的免疫記憶,則建議追加3劑B肝疫苗,以提升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