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電視劇「大宅門」就是描述御藥同仁堂樂家第12代樂敬宇家族故事,第13代「樂崇熙」編寫「中華藥典」,每一代的樂氏家族都在中國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正宗「同仁堂」樂氏家族,沉潛多年後,決心從台灣出發,推出「台灣樂氏同仁堂會館」,象徵正統同仁堂文化精神在台灣落地深耕。
傳統中醫藥博大精深,其中又以清朝御藥「同仁堂」最具代表。但隨著時代更迭,以及兩岸關係的改變,正宗「同仁堂」樂氏家族,沉潛多年後,決心從台灣出發,推出「台灣樂氏同仁堂會館」,象徵正統同仁堂文化精神在台灣落地深耕,以及將宮廷御藥文化精神,推向國際化的企圖心。(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中華民族三大文化在台灣
中華民族的三大文化包括故宮文物、孔子家族、御藥同仁堂樂氏家族在兩岸發展,但其正統精神卻在台灣傳承。自1979化大革命結束後,北平同仁堂樂家老鋪改名為北京同仁堂,與樂氏家族已無關係。樂家第13代傳人樂崇輝把金碗換成船票和資金,帶著同仁堂祖傳「北平同仁堂」樂氏民初手抄秘方本在台灣落地深耕。
樂氏家族製藥祖代表
樂氏家族源自清康熙8年(西元1669年)創立正宗「同仁堂」迄今343年,製藥祖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第4代創立「同仁堂藥室」;第5代宮廷御藥祕方供奉;第9代配制「烏雞白鳳丸」讓慈禧太后及宮廷貴族視為珍品。
轟動一時,電視劇「大宅門」就是描述御藥同仁堂樂家第12代樂敬宇家族故事;第13代「樂崇熙」編寫「中華藥典」,每一代的樂氏家族都在中國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樂氏第14代傳人樂覺心秉持製藥祖訓,以「昔日御藥供俸、今日養生共享」理念,由選藥、製藥到結合台灣優秀的生技、中藥、科學研發技術團隊,與各專業領域展開合作將台灣特有商品,以創新技術開發屬於台灣獨特的商品,創造樂氏第14代同仁堂的歷史定位。
「藥」無國界兩岸交流
面對現在接觸日繁新的兩岸發展下,第14代傳人樂覺心表示,兩岸同仁堂應拋開政治、經濟色彩,願以文化交流為優先,將正統樂氏同仁堂所延續下來的製藥文化精神結合台灣優秀的生技科學研發技術,在兩岸的交流下蔓延開來,進而將臺灣樂氏同仁堂推向國際化,這才是「台灣樂氏同仁堂」對兩岸文化交流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