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每月都得经历一次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生理周期变化,不管是来的太早,还是太晚;或是量多量少,都容易让人忧心。因此,月经准不准、多不多、顺不顺、痛不痛等。在中医眼中,都是反应出身体健康状态的关键指标。周宗翰中医师表示,女性调理月经需先从保护子宫做起,尤其针对经痛中医针灸与头皮针穴位,可以有效减缓疼痛。
月经什么状态才算健康?健康的月经有定义
什么样的月经状态,才算健康呢?中医师吴宛容表示,正常来说,女性的月经需历经5天的时间才结束;而经血量上,平均为每2~3小时需更换一片卫生棉,一天约换6~8片,经血颜色鲜红、无血块、没有太重的腥味,就算是健康的月经。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天卫生棉要更换10片以上,且经血常弄脏衣裤,每次都伴随有贫血、头晕症状,就要注意有经血过多的问题。如果1天换3至5次卫生棉,每次都是半满以上,这也是属于月经量多,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身体血虚。建议月经结束,建议可服用八珍汤一周,可多食含铁的食物如肉类、海产类、蛋类、果仁、菠菜、海带等。相反地,如果一天只需换2片卫生棉,甚至经血只有几滴,每次经期差不多1~2天就结束,就代表有经血过少的情形,应多加留意。
造成经血量增加或经期延长、停不了的常见病因,多与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体瘜肉等妇科问题有关。中医认为,有这类困扰的女性,体质多偏血热,且易有经血腥味较重的问题。而其成因主要和这类朋友嗜吃油炸食品、甜食、爱饮酒,导致体内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胆固醇过高,引起荷尔蒙紊乱、失调,形成中医所谓的血热体质有关。
血块代表是好的?还是坏的?中医师解答
此外,很多女性朋友血块排出后经痛就获得改善,到底血块是好的还是坏的呢?中医师吴宛容表示,最理想的月经来是没有血块,月经是鲜红色,经期才刚开始,后面几天的流量会更多,子宫内膜以快速的方式脱落,当月经变成红棕色或深棕色,代表着经期即将结束;如果经期都相当准时,表示健康在最佳状态;若是颜色暗,量偏多,有点黏稠,出现暗红色血块,代表子宫正在清除脏污,对子宫来说是好的正向发展。长时间坐着,起身时也容易出现血块,但是血块量大,伴随痉挛就要注意,可能是子宫寒造成的子宫痉挛,这时中医常使用温经汤与当归芍药散治疗。
月经量大伴随大量血块,小心子宫肌瘤或子宫息肉
中医师吴宛容表示,如果是月经流量多伴随大量血块,则要小心有子宫肌瘤或是子宫息肉的问题,这时建议接受中医完整的体质调理,如果伴随月经周期不规则,通常与情绪压力波动较大造成的荷尔蒙失调有关,中医常使用加味逍遥散与小柴胡汤治疗。
月经量少伴随紫暗血块,是子宫肌瘤最容易好发的体质
如果是月经量少,伴随紫暗血块,代表子宫处于寒湿的状态,是子宫肌瘤最容易好发的体质,一般临床以温通血脉、温肾暖宫、祛瘀止痛、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等方法来治疗经痛,经前1周及经期应避免冷饮,以免加剧经痛。另外经期第1、2天不应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含咖啡因饮品,因咖啡导致子宫收缩,紫暗血块可能更不容易排除。
女性身上的前列腺素量上升会促进子宫适度收缩,以防经血过量,但饱受经痛困扰的女性,前列腺素量比一般人多,因此强烈收缩后,会出现血量变少,腹部绞痛的情形。建议把加热垫放在下腹部或背部20分钟,能有效减缓疼痛,加上中医的针灸关元穴、气海穴与头皮针百会穴,可以有效减缓经痛,以下介绍3大穴位:
减缓经痛必按3大穴位
1.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三寸(大约四指宽)的地方,能帮助下腹盆腔血液循环,松弛肌肉且缓和痛经。
2.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从肚脐往下移动两指宽的位置,有助缓解经痛。
3.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前发际后5寸处,约当两耳尖直上头顶中央。百会穴补气,能让气血运行顺畅。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按摩腹部能平息肝火,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可缓解子宫痉挛的良好作用,以改善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