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前要停看听!根据研究显示,健康牙齿拔除后因缺少牙周韧带的支撑,6个月后会有水平骨吸收约29%至63%,垂直骨吸收约11%至22%。可见拔牙后齿槽脊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吸收。而目前已经有进步的「齿槽脊保存术」,可有效减少骨头吸收,可以为后续假牙疗程打好地基!
拔牙后,齿槽脊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吸收,影响后续装假牙功能性
为什么拔牙后,齿槽脊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吸收?奇美医学中心牙医部牙周病科主治医师蔡镇州表示,当牙齿或植牙本身若已经有齿槽骨严重破坏的状况,例如牙周病、植体周围炎或是困难拔牙需要磨除大量骨头等,皆有可能使得齿槽脊吸收后与原有齿槽脊外型的落差更加剧烈。此现象可能会影响后续假牙制作的美观性与功能性。
传统「齿槽脊增进术」,术后会疼痛、增加骨粉愈合期
若是使用修磨邻牙制作的牙桥,可能使得缺牙处假牙长度较长,造成美观不理想;若是选择植牙方式,不理想的骨头高度与宽度也会造成后续植牙容易失败甚至无法植牙。传统上可以进行「齿槽脊增进术」,是利用骨粉、骨块、再生膜等材料重建缺损的齿槽脊,然而随着骨头缺损范围越大,此术式的困难度、术后疼痛与动辄半年以上的骨粉愈合期也随之增加,造成医病双方的困扰。
进步的「齿槽脊保存术」,可减少术后肿胀、节省愈合时间
而进步的「齿槽脊保存术」,是在拔牙当下即进行齿槽脊保存的动作,包含拔牙时尽量减少周围软硬组织的创伤,清除发炎的肉芽组织,并视病人不同需求与条件透过各式手术方式、骨粉、再生膜,或是自体软组织来减少齿槽脊体积的变化,可为后续的假牙疗程建置出友善环境。相较之下,若采取传统的先拔牙,之后再采取大范围的齿槽脊增进术,此种方式可大幅减少术后肿胀、手术复杂度,并节省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