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有戽斗,传统观念以为戽斗的人有福气,所以置之不理;但是现在依照矫正学概念,戽斗的人虽然不致影响正常生活,但是如果已经开始出现牙周病现象,最好进行矫治。传统都是削骨手术或需要打骨钉与戴头套,一旦动手术有伤口,且破坏性很大,患者需承受手术压力,甚至有骨钉异物在颅内可能有感染风险。目前进步的治疗观念是不动刀、无伤口,恢复快的崭新矫正美学治疗概念,即可让患者拥有姣好微笑曲线。
一对双胞胎姐妹因为遗传自父母,都有戽斗的问题,小时候不以为意,觉得可爱有福气,但是长大就读高中后,却觉得有碍观瞻,希望能跟正常人一样拥有完美的微笑曲线。但是听闻传统治疗戽斗需要削骨开刀而心生畏怯,后来求助于长期推动不动刀美学治疗理念的牙科医师曾应魁,不但没有进行削骨术,也未打骨钉与戴头套;仅只是利用牙齿矫正美学概念,花了约两年多时间,外表看起来无咬合问题,并拥有如正常人般的口型。
「戽斗」的成因是腭骨发育异常,可能是上腭发育不足,或下腭发育过盛。腭骨发育常和遗传基因有关,家族中若有戽斗成员,小朋友也较可能出现同样情况。另外,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唇腭裂患者,会伴随中颜面部发育不足问题,即使下腭发育正常,仍会显得下巴较为戽斗。
中华民国牙科矫正学会理事长曾应魁表示,对于严重的戽斗的治疗,传统采取矫正方式,是利用强而有力的靠山(称为锚定)充当支柱来拉动牙齿,一般需要使用戴在口外的装置(通称头套)来拉动需要移动的牙齿,因为是装在头上,不但不雅观也不方便,患者不可能持续24小时装戴,配戴时也有安全上的顾虑,成人使用后也不雅观,影响社交活动,矫正效果有限。
对较为严重戽斗的患者,就要藉助正腭手术方式,将过长下腭或不足上腭回复到正常位置,再配合矫正治疗 将上下腭的齿列移动到理想位置,由于必须经过术前矫正、手术及术后矫正三阶段治疗,时间通常超过两年,治疗费用也相对提高。
曾应魁医师表示,有戽斗的人因为齿列不正,所以部份牙齿无法正常咀嚼得到,即无自净作用,而容易形成蛀牙,一旦容易蛀牙,牙周病问题也会跟着而来,增加年长后要做假牙时的难度,所以,建议只要发现口腔疾病就要矫正戽斗问题。
对于牙科医师来说,一个有效且对于患者预后良好的治疗,并非一定是破坏性、侵入性,甚至并非一定要开刀动手术不可,而是如何达到「进化与和谐的现代牙科」新境界,也就是尽量不动刀、无伤口,恢复快的崭新齿列矫正美学治疗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