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快到了,台灣兒童健康問題也受到高度關注,除了肥胖、近視之外,齲齒的比例也很嚴重,根據調查,台灣兒童齲齒率一直居高不下,蛀牙容易造成牙齒黑黃,產生口臭,影響美觀和自信,讓兒童學習無法專心,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牙髓炎、敗血症等疾病。牙醫師表示,齲齒與牙齒結構、食物、細菌和時間有關,通常是因吃完東西後沒有清潔口腔,口中酸性增加,牙齒遭酸蝕形成脫鈣,因而提高蛀牙發生率。
兒童喜歡吃零食和糖果等黏性高的醣類食物,又缺乏正確的潔牙習慣,食物殘渣積留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口中的變形鏈球菌、乳酸菌等生酸菌孳生,降低口腔酸鹼值,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被軟化、酸蝕,產生脫鈣的蛀牙現象。嚴重時會引發牙髓炎、蜂窩性組織炎和敗血症。
【預防蛀牙 遵守愛牙4守則】
1.建立正確潔牙習慣
研究指出,吃完東西後10分鐘的口中酸鹼值會從6.8降為4.5,酸性達到高峰,是容易形成蛀牙的狀態。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蔡珍重醫師建議,餐後應先以牙線或牙線棒清除容易卡住食物殘渣的齒縫,再用含氟牙膏,逐一將每個牙齒表面刷乾淨,降低牙菌斑附著的可能,以避免口腔持續處在酸性的環性。
2.均衡營養鞏固牙齒
糖果、糕點和碳酸飲料等食物進食後,若沒有做好正確的口腔清潔,容易增加蛀牙發生的風險。反之,可多攝取含有鈣、磷和維生素的食物,例如黃豆、牛奶、新鮮蔬果等,促進牙齒正常發育和鈣化。
此外,飲食中可以選擇富含纖維或堅硬的食物,咀嚼過程可刺激口水分泌,有助於清潔牙齒表面,減少食物殘留和牙菌斑附著,進而降低蛀牙發生機率。
3.從小定期看牙醫
1歲看牙醫,幼兒零蛀牙。除了勤潔牙之外,孩童也可以善用窩溝封填劑改善牙齒凹凸不平的咬合面,避免食物殘渣堆積造成蛀牙。不過,蔡珍重理事長表示,兒童蛀牙也與從小未能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有關,建議家長自孩童1歲起,平均每3至6個月帶孩子找牙科醫師檢查口腔,獲得正確的衛教知識,並適當使用氟化物及窩溝封填劑保護牙齒,建立正確的潔牙和口腔清潔好習慣,才能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率。
4.多咀嚼刺激口水分泌
應保握餐後黃金10分鐘內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若時間或地點不方便時,也可咀嚼無糖口香糖約20分鐘,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清除牙齒表面殘渣,中和口中酸性,確保牙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