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气喘,是台湾最常见的过敏症状疾病,其中,又以过敏性鼻炎为最大宗。
但事实上,「过敏」,并不是疾病,而是一项病理机制,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外来刺激物有特别地过度反应时,就会形成过敏,这个刺激物也就是俗称的「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的问题,一般来说,到了两岁之后才比较有可能会发生,惠心妇幼中心小儿科主治医师许振东表示,由于新生儿尚未接触到外界的过敏原,若有出现单纯打喷嚏等症状,纯粹是正常的生理机制反应,家长并不用特别担忧。
了解鼻过敏前.先认识过敏进行曲
「过敏」,在医学上是一种慢性发炎反应,并且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身体会相继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这一系列发展过程,就称之为「过敏进行曲(肠胃道症状、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对此,许振东医师有以下说明:
1.六个月大~两岁阶段
新生儿最先大量接触的外来物质为母奶与配方奶,而过敏的来源大多与蛋白质有关,若是这时产生发炎反应,会表现在肠胃道。临床症状多为腹胀、腹泻、呕吐或血便等等。
等到宝宝四个月大开始添加副食品至一岁以后,会以各类食物为主要的营养摄取来源,此阶段的过敏原为日常的饮食,当经过肠胃道消化,循环至全身后,炎症反应会以皮肤为主,常见的过敏性症状为异位性皮肤炎、皮肤湿痒。
2.两岁~四岁阶段
两岁之后,幼儿会逐渐时常碰触到外来环境的物质,生活中的尘螨、空气污染,都容易加重呼吸道的过敏性问题。而初始的呼吸道症状,通常以「下呼吸道」为主,包含咳嗽、呼吸不顺畅。
开始上学的孩子,则时常因与班上同学互相交叉传染,导致感冒始终无法痊愈,而伤害到气管组织并发支气管炎,更易引发气喘。
3.四岁~六岁阶段
学龄前的孩子,会开始出现经常性鼻塞、鼻子痒、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除了尘螨、空气污染外,二手菸、动物的毛发、户外花粉、壁癌、蟑螂也是常见的诱发原因。
文/游品姗 采访谘询/惠心妇幼中心小儿科主治医师许振东
※原文刊载于2023年11月号《妈妈宝宝》441期。
※原文连结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