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跟一般寵物一樣,也有疾病致命殺手,尤其養兔兔不能忽略的主要兩大易生病的器官,就是「消化系統」與「皮膚」。這兩個器官一旦受到破壞,有時很快速即會造成死亡。
獸醫師陳道杰表示,兔子消化系統一旦出問題,最常見的症狀為精神與活動力變差、食量減低、不吃不喝、糞便變小、無糞便或拉肚子等。發生原因除了微生物或寄生蟲的感染外,不當的餵食也是主因。寄生蟲的感染如球蟲與梨形鞭毛蟲等,常見於新購買的幼兔,對幼兔而言這是高傳染度與致命的疾病,一旦發病應予以隔離並儘快就醫。
兔兔經常因整理毛髮而舔食自己的毛,當兔兔累計吃下的毛,經過腸胃蠕動,慢慢把兔毛和體內蛋白質都結合在一起,而形成毛球,毛球在胃中無法消化。兔兔不會嘔吐,所以不能像貓一樣把毛球吐出,導致堵塞腸道。「毛球症」是兔兔常見疾病,萬一罹患此症一定要請醫師處理,否則兔兔很容易而且也很快就會死亡。
平日注意保健包括最好是兔兔3個月大開始,平時餵食兔兔吃木瓜酵素丸,木瓜丸含有分解蛋白質的物質,只要蛋白質被分解,兔兔體內毛球就可藉由兔兔排泄時一起排出。此外,亦可餵食含益生菌與纖維素的健康食品,以維持兔兔正常消化功能。但若經過1~2週仍無改善就需要帶兔兔看醫生了。
如果發癢和搔抓、局部脫毛、皮層曾後有皮屑,可能是感染黴菌、耳疥蟲、疥癬蟲或寄生蟲叮咬過敏。如果兔兔經常搖頭及甩耳朵、抓耳朵、耳朵周圍掉毛、耳朵下垂、分泌物增加、有臭味。可能是耳疥蟲作祟,通常從外耳內側開始感染,請立即就醫診治、給予體外驅蟲藥。
兔兔的腳底沒有肉墊,養在籠子或室內的兔兔,因為在光滑的地板上蹦跳,加上少運動而過重的體重,或者容易踩到尿液而皮膚潮濕,其腳底皮膚容易因而摩擦掉毛,產生腳踝關節褥瘡,局部腳底的毛變薄,皮膚增厚像結一層厚厚的痂,壓觸時兔兔會痛,有時會有膿皰產生。
若兔兔有外傷,即使表層傷口痊癒後也要多注意幾天。因為兔兔受到細菌感染後,很容易形成膿包,而其膿樣分泌物是呈起司狀,潛伏在皮膚底層,比較不好發覺而容易忽略。
獸醫師彭葦樺提醒,平日注意保健方式包括耳朵皮膚:兔兔的耳道分泌物含有維他命,平時不建議幫兔兔清潔耳朵,因為兔兔會自行使用後腳清潔舔食耳道分泌物,除非行動不便,如有關節發炎、截肢等狀況,才會幫兔兔清潔。腳底皮膚:最好籠子裡加鋪木條板、軟墊、鋪牧草當墊料,或者是用密網的籠子來減輕腳底的壓力,並保持環境的乾燥。定期梳毛:兔兔平均一年1~2次的換毛,定期梳毛將有助於移除多餘的毛髮,除此之外,更可以預防毛球症、毛髮打結、皮膚病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