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
随着近代医学的进步,了解到过敏疾病是一种与基因遗传有关,再加上环境因素作用,所产生的慢性发炎反应。而诱发因子如:(感染、过敏原、温差、湿度改变、化学刺激物、运动、情绪...等),就容易造成临床上的症状发作。因此慢性发炎在身体不同部位亦有不同名称,如发生在气管称为气喘;发生在皮肤称为异位性皮肤炎;发生在鼻腔,则称为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台湾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根据统计,在过去20多年间,台湾儿童罹患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大幅上升,到了2017年,该病罹病率已高达59.1%。而室内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及动物毛发等的增加、空气污染严重都是可能原因。
亚东医院小儿部过敏免疫风湿科吴俊谚医师表示,如果小朋友经常早上起床时打喷嚏、流鼻水;或常鼻塞、用嘴巴呼吸;又或常鼻子痒、用手搓鼻子或挖鼻孔...等,就该警觉是不是有过敏性鼻炎。虽然上述症状似乎都不严重,然而,缺乏适当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却常有伴随许多恼人的问题。例如在感染性并发症方面:反覆中耳炎、鼻窦炎、甚至脸部蜂窝性组织炎的发生;而非感染性并发症:不良睡眠品质、容易头晕头痛、进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学习表现。常常张嘴呼吸也有齿列咬合不良甚至脸部变形的可能。除此之外,其他过敏疾病,如过敏性结膜炎、气喘等,也与过敏性鼻炎密不可分:接近七成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有过敏性结膜炎的问题;而将近八成的气喘患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
近年来,有关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研究,也发现与过敏疾病有所牵连。根据统计,台湾约10%孩童有过动或注意力不集中,而过敏儿的风险可能增加2-3倍。因此,如果鼻炎症状持续4周以上、影响生活作息,建议尽早接受诊断治疗。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找出引起病人过敏的过敏原(包括尘螨、蟑螂、猫狗等有毛宠物、霉菌或花粉等),需远离它,以防止发炎反应继续累积。
(2)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将病人体内已累积的过敏发炎反应大幅降低。如此,病人才有机会摆脱过敏疾病的困扰。
说到远离过敏原,就不能不提到尘螨控制。在台湾,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约占90%以上。尘螨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繁殖,以人类或动物脱落的皮屑为食。尘螨及其尸体、卵、甚至排泄物都会引起过敏,所以在尘螨死亡后仍会造成过敏症状。家中的床垫所提供温暖、潮湿及食物来源的绝佳环境是尘螨的最大温床。
提供防螨5大方法
常有家长表示已积极打扫环境,为何小朋友仍为尘螨过敏所苦?这里提供防螨方法以供参考:
1.所有房间寝具,特别是弹簧、海绵床垫,需使用防螨床罩及被套套之。由于防螨床罩是以紧织法织成,能有效达成物理防螨效果。
2.去除地毯与厚窗帘布、减少布制家具或填充玩具的摆设。
3.使用除湿机,使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以下。
4.因尘螨脚上有吸盘,每1-2周以55度C热水浸泡外盖寝具(床单、床罩、枕头套)10分钟,待尘螨死亡且吸盘松开后,再进行清洗。
5.使用具有HEPA过滤的空气清净机或吸尘器。
药物控制方面
目前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包括:抗组织胺(口服或局部鼻腔喷雾使用)、白三烯素调节剂(口服使用),与类固醇制剂(必要时的口服类固醇或局部鼻腔喷雾使用)。根据过敏性鼻炎ARIA治疗准则,对于中/重度持续型过敏性鼻炎病人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喷雾式鼻内类固醇制剂。病人须于病情稳定后再持续治疗一个月以上。
医师叮咛:
该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除了过敏原环境控制之外,「清洁鼻腔」是过敏性鼻炎保健的第一步。清洗鼻子不但能舒缓过敏症状,清除脏污、过敏原和发炎物质的累积,也能减少过敏发作。就如同刷牙能预防蛀牙,清洗鼻子能维持鼻腔健康,不但能远离过敏性鼻炎及其他过敏疾病,甚至能降低生病感冒的机会,一举数得。一个简单的卫生习惯就能减少小朋友上医院的次数,值得家长们多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