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3:58:19

小學生做家事能力差 受傷比例升高

(關鍵字: 做家事 , 林月琴 ,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校園打掃時間一到,小朋友拿著掃具當玩具釀成事故傷害的情況經常可見,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表示,雖然近年來的兒少死亡數明顯下降,但受傷比例卻升高,2011年兒少受傷案例達6000多個,約為10年前的10倍,原因可能與現在國小學童的家務整理和生活自理能力不及格有關。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現在國小學童因缺乏家事體驗和協助的經驗,常在混亂或控制力不足的狀況下造成傷害。(攝影/駱慧雯)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現在國小學童因缺乏家事體驗和協助的經驗,常在混亂或控制力不足的狀況下造成傷害。(攝影/駱慧雯)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今26日公布「國小學童生活自理及家事清潔能力問卷調查」結果,發現83.6%的家庭家務工作多由媽媽負責,孩子在家中最常被賦予的家務多是較簡易的工作,前三名分為掃地(72%)、洗碗(68.3%)和擺放餐具(63.6%),其中掃地的頻率為每周1次且不超過10分鐘,洗碗和擺放餐具則是每周5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

受到少子化的影響,許多家長捨不得孩子做家事,讓現代「慣寶寶」和「媽寶」們因缺乏家事體驗和協助的經驗,常在混亂或控制力不足的狀況下造成傷害。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81.3%家長會親自示範如何做家事給孩子看,但也有不少家長認為自己做比較快或怕孩子越幫越忙,不願教導孩子做家事,造成兒童養成長期仰賴成人代勞的習慣,容易對環境漠然,不瞭解危險所在,因此經常落入危險情境而不自知,進而導致事故意外。

少數家長未教導孩子做家事的原因是想讓孩子自己從做中學,但讓小孩自己觀察、摸索的情況下,也可能因方法錯誤而受傷。同一份調查結果發現,45%孩子曾經因為做家事而受傷,其中以跌倒(41.2%)、撞傷(27.7%)和夾傷(22.2%)的比例最高。

為了宣導正確的打掃和家事方法,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推動「清潔安全宣導計畫」,讓孩子可以從做家事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清潔觀念、觀察且遠離危險,增加應變能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林月琴執行長建議,家長可自幼兒4歲起開始進行訓練,以免小孩長大後,學習意願反而越低。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