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2:20:18

遏止小黑蚊滋扰 先清除易孳生青苔

(关键字: 小黑蚊 , 环保署 , 青苔

每年春雨过后至秋季末,是小黑蚊的大量繁殖的季节,容易在全台各地滋扰民众,叮咬人体,造成发痒、红肿或过敏等症状。为了杜绝小黑蚊的滋扰问题,环境保护署呼吁民众建立「以个人防护与环境管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观念,并清除幼虫孳生的青苔,阻断小黑蚊的食物来源。

環保署提醒,雌姓小黑蚊必須吸血才能產卵,不過被叮咬的人卻會出現發癢、紅腫或過敏症狀,根絕方法就是阻斷其食物來源,如青苔。(圖片/取材自「防治小黑蚊、全民動起來」宣導文宣)
环保署提醒,雌姓小黑蚊必须吸血才能产卵,不过被叮咬的人却会出现发痒、红肿或过敏症状,根绝方法就是阻断其食物来源,如青苔。(图片/取材自「防治小黑蚊、全民动起来」宣导文宣)

小黑蚊俗称「黑微仔」,学名为台湾铗蠓,是台湾本土原生种的吸血昆虫,体型微小,咬人时不易被察觉,目前尚无传播疾病的记载。一般来说,小黑蚊雌虫嗜吸人血,出没时间以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为主,习性低飞,多叮人体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被叮咬后的民众,有些人会产生奇痒、红肿等症状,严重者会产生过敏反应。

环保署表示,近年因发展观光休闲及有机农业,致使小黑蚊藉由车辆移动扩散至平地住家、社区、学校、公园等适合繁殖的地点。由于小黑蚊需吸血才能产卵,产卵处多有蓝绿藻(俗称「青苔」),加上无论幼虫或成虫皆以藍綠藻和綠藻为食物,因此防治方法将以阻断其食物来源为主。

为了降低根除小黑蚊的滋扰问题,环保署将委托中台科技大学办理「小黑蚊危害地区防治专案计画」,预定于8月29日在云林县林内乡公所办理「小黑蚊通报处理及防治人员培训班」,协助辅导地方政府建立小黑蚊通报及防治处理能力,宣导民众建立「以个人防护与环境管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观念。

环保署进一步指出,为了防护小黑蚊的滋扰,民众可着长袖衣服、长裤,涂抹有效的忌避剂,装置细网目(55网目以上)的纱门、纱窗等,并经常整顿环境,清除青苔,阻断幼虫食物,防止雌成虫产卵孳生。

此外,针对小黑蚊高密度区,也可使用合格的环境卫生用药,进行紧急化学防治扑杀成虫,不过此法需配合个人防护及清除幼虫栖地防治做法,避免长期仰赖喷药杀虫,造成环境负担且让小黑蚊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成效。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