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肿,又称为肥厚性疤痕,是因伤口愈合时其疤痕组织异常的过度增生,甚至长得比原本的伤口还要大,因而红肿、隆起,便形成过度肥厚的疤痕,大多为红棕色,且会伴随着搔痒、灼热及疼痛感。
造成蟹足肿的确切原因并不明,但被人为与个人体质有关系,且伤口需伤及真皮层,因胶原蛋白的重生才有可能引起蟹足肿,拥有蟹足肿体质的人较容易因外伤或手术而引起蟹足肿,且若伤口发生于皮肤张力较大的部位,如肩膀、手臂、下巴、上背部、两颊等,因皮肤张力较大容易牵扯伤口因而导致蟹足肿,另外,若是较严重的伤口没有给予适当的治疗与照顾也很容易造成蟹足肿的现象发生。
在蟹足肿的治疗方面,目前较常被使用的方法为局部注射类固醇,透过类固醇的注射能够使疤痕变软、变小,但需视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施打的次数,通常约为3~10次的注射便可改善蟹足肿的情况,除了类固醇的注射外,近年来台大医院也有采用MDS的注射做治疗,此外矽胶贴片、染料雷射、冷冻治疗、A酸等对于蟹足肿的改善也都有部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