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价值观较爱偏瘦又骨感的身材,时尚界与媒体上所见也都是瘦的人较吃香,然而骨瘦如柴真的会比胖子健康吗?事实不然,根据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的报告指出,BMI值介于25~29.9,属于略为过重的人,其死亡率反倒低于理想体重范围内的人。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导,由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所主导的研究,分析了97份研究报告中关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对象约300万人;研究统计发现,体重介于过重到轻度肥胖者(BMI25~30之间),死亡率比一般体重者(BMI18.5~25之间)少了6%;即使是轻度肥胖(BMI 30~34.9)的人,其死亡率也较理想体重范围者低了5%。
虽然数字的变化幅度不大,但也显示出过去单由身体质量指数作为健康指标的方法,或许得重新考量,BMI值的标准范围或许须重新评估,此外包括血压、胆固醇、血糖、三酸甘油脂、腰围、肌力与肌耐力都该列入考量,才能判断身体健康程度。研究人员也指出,肥胖脂肪屯积的位置才是重点,如分布在腹部的脂肪对健康就较有害,若是在皮下脂肪、大腿及臀部位置则较无碍,通常这样肌肉也会较多,对健康反而有加分作用。
美国彭宁顿医学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汉斯斐尔德博士(Steven Heymsfield)认为,如果胆固醇不正常,体重就会影响人的健康,但若其他指标正常,则不需要严格逼自己减肥,加上过重的人通常较早发现健康问题并及早治疗,或许这也是他们较长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