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龍年,許多夫妻積極「做人」,希望可以誕下龍子龍女,不過,在亞洲傳統觀念和少子化衝擊下,不少人仍渴望「一舉得男」。對此,國民健康局表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100年的新生兒出生性別比(新生兒男嬰對女嬰之比值)下降為1.079,創16年來新低值,可見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落伍了!
國健局今日發表統計資料,臺灣的出生性別比在民國92年曾高居全球第3高,甚至高於對岸的大陸,近幾年衛生署推動多項防範性別失衡之管理措施,終於展現成果。依美國中央情報局(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網站公布之各國出生性別比來作國際排序,台灣新生兒性別比在100年已下降至第12名,男女性別比值1.079更創下自民國85年以來的最低值。此外,一向比第一、二胎高出許多的第 3胎以上的出生性別比,也在100年降到1.134,更是創下自民國83年1.141以來的最低值!
亞洲國家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觀念,致使過去不少醫療院所從事性別篩選行為,一旦檢查出可能產出女嬰,就會採取選擇性墮胎的手段。因此,衛生署自99年起,除了加強宣導性別平等的觀念外,進一步祭出諸多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監測醫療院所及接生者出生性別比及網路違規廣告;公告禁止醫師進行非醫療上必要之胎兒性別篩選或性別選擇性墮胎;訂定醫師執行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所施行產前性別篩選之處置,或僅以胎兒性別差異為由進行之人工流產等行為;函令除醫學理由外,執行產前遺傳診斷之報告內容不得記載性別。
不過,政策推動期間,曾因成效不彰引發質疑。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由於性別檢測是在早期懷孕時進行,距離生產有大約8個月的時間,因此自99年5月推動接生性別比監測與社會倡議後,即使有效遏止了早期懷孕時的性別檢測與其後的選擇性人工流產,亦無法立即看得到成效,至少要等8個月以上,這些寶寶出生了,直到9個月後的100年2月才終於出現大幅滑降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