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肠息肉的人,一定会得大肠癌吗?现代人饮食多偏精致加工,喜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再加上日常生活久坐少动,导致肥胖,因此产生许多相应而生的疾病,大肠息肉便是其中之一。康涵菁中医师表示,虽然并不是所有大肠息肉都会进一步演变成大肠癌,但是约有9成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且近年来统计发现患有大肠息肉的年龄逐步下降,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不得不谨慎看待。
大肠息肉小心癌变,注意危险因子
所谓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的不正常增生组织,大部分不会产生症状,因此民众大多是透过例行的健康检查时才发现。除非是息肉过大或是癌变,才有可能出现出血、腹痛或是排便习惯与性质改变等症状。
临床上可将大肠息肉分为发炎型、增生型和腺瘤型三种,前二者多属良性,而腺瘤型则是需要特别小心未来可能会癌变的类型。目前已知大肠息肉的相关危险因子包含:
大肠息肉6大高风险族群
1.家族史:家族有大肠息肉,或是大肠癌病史。
2.年龄:年龄50岁以上的人,有更高的大肠息肉和大肠癌风险。
3.肥胖:体重过重、肥胖的人可能引起大肠癌化。
4.高脂饮食:经常进食高脂肪及红肉食物、少吃蔬果,缺乏膳食纤维,会使肠道排便不顺畅。
5.缺乏运动:缺乏运动的人,不利肠胃道蠕动,经常容易出现便祕,毒素累积,导致致癌物质难以排出。
6.抽菸喝酒:长期有抽菸与喝酒习惯的人,也是高风险。抽菸会致癌,而酒精热量高容易造成肥胖,会增加罹癌机会。
康涵菁中医师提醒,若有上述风险的民众除了须定期检查以外,也要调整饮食习惯,倘若已经长过大肠息肉的人,更是一定要彻底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作息,以免容易反覆长出肠道息肉。
中医防大肠息肉分型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大肠是传导之官,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就可能产生息肉这样的病理产物,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气滞血瘀、热毒或是痰湿,可能是单一或是合并多种原因,临床上则可依据不同型态去做相对应的治疗。
1.气滞血瘀型:像是气滞血瘀型,常出现在工作需久坐,或是情绪压力大没有宣泄管道的患者,气机不畅导致传导受阻、代谢不良,体内废物难以排出。
2.热毒型:热毒型则常出现在饮食偏好烧烤辣炸重口味食物的患者。
3.痰湿型:痰湿则常出现喜欢吃较为油腻又比较少运动的患者。
上述所说的气滞血瘀、热毒或是痰湿若是持续累积,去刺激到大肠黏膜,就可能会发生组织增生或是衍生成体内的慢性发炎。
康涵菁中医师说明,气滞型的排便状况多以便祕为主,可使用木香槟榔丸去理气通滞,若是单纯热毒大多会便祕,可以承气汤系列去通腑祛热,若热毒合并湿邪则可能会腹泻,可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去清热止泻;痰湿型的也多为腹泻或大便稀软,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散去健脾利湿。
必按3大保护肠道穴位
担心生长大肠息肉,除了定期检查以外,平常也可以藉由穴位和食疗去做保健调养。康涵菁中医师推荐以下3大保护肠道穴位,可每天按揉疏通肠胃经络:
1.合谷穴
找法:手部大拇指和食指并拢,虎口交界隆起之处即是穴。
功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可帮助肠胃消化,协助排除肠内毒素。
2.上巨虚穴
找法:外膝眼下六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幅处即是穴。
功效:上巨虚穴是足阳明胃经大肠下合穴,可帮助通肠化滞、行气化瘀。
3.天枢穴
找法:肚脐旁开3横指左右即是穴。
功效: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又是大肠的募穴,可促进肠胃蠕动、调理肠腑。
饮食方面则建议要少吃经过烧烤或是油炸烹调过的食物,以及避开腌制与罐头食品,多吃新鲜与高纤维的原型食物,想要避免大肠息肉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容易便祕的上班族,没办法每天都摄取多种大量蔬果,至少也要在周末的时候清清肠胃,尽量减少毒素接触肠壁的时间。
自制「清肠蔬菜糙米粥」助排便
康涵菁中医师建议也可自制「清肠蔬菜糙米粥」,帮助排便顺畅。
【清肠蔬菜糙米粥】
材料:花椰菜30g、香菇20g、木耳适量、海带适量、糙米一杯。
做法:将糙米洗净,前一夜先浸泡,加入七杯水煮滚后,转小火续煮,加入切碎后的其余材料后,即可煮到喜欢的口感即可食用。
功效:糙米可健脾养胃,同时因为保留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配上木耳、香菇、海带,可润肠通便、促进身体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