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沈默殺手,調查發現,台灣有 1/5婦女是在經歷骨折疼痛後,才知骨鬆已上身;令人擔憂的是,有許多中老年族群,寧願上健身房吹冷氣運動,卻不願意在戶外多曬太陽,顯示國內骨鬆預防觀念仍嫌不足;醫師提醒,唯有定期骨質密度監測,建立良好的飲食模式,與生活型態,攝取足夠的鈣質,培養戶外運動習慣,多曬太陽,才是最佳的保骨本之道。(攝影剪輯/陳建榮)
林口成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文鐘指出,女性在45歲即開始進入更年期,由於雌激素減少,會使骨質快速流失,建議可以多攝取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黃豆或豆製品,像是豆漿、豆腐等。
根據衛生署膳食營養素攝取標準,成年人每天應攝取1000毫克,但經國人營養調查結果,成年人每天平均攝取只有約500毫克,明顯不足,其中更以年輕女性攝取量最低,長期鈣攝取過低,會讓骨質量不足,更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性。
蔡文鐘教授表示,骨質疏鬆症主要是因老化,及內分泌因素導致骨骼質量減少,使骨骼變得脆弱、疏鬆,因而容易變形及骨折;其形成原因除老化、停經外,在飲食生活上過量使用煙、酒、咖啡者,都會使骨質流失加速,更易引起骨質疏鬆症;尤其女性過了 50歲後,骨鬆罹患率大幅增加,且骨鬆使女性未來骨折風險增加,因此,骨鬆婦女應持續 1年 1次骨密度追蹤與治療。
在保骨本方面蔡文鐘醫師建議,除要多增加鈣的攝取量,也可選擇鈣質補充劑;此外,增加運動頻率,最好多到戶外走走,多曬曬太陽,可產生維生素D,有助鈣質吸收。
運動不僅可減少骨質流失,還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研究證實,多從事負重運動可強化骨骼與肌肉,增加身體的骨量,像是步行、慢跑、太極拳、體操、球類等運動,保持緩慢、穩定、順暢的速度,每週2到3次,曬太陽每次15到30分鐘,對防止骨鬆有加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