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6/14 上午 10:06:56

叶黄素剂量不足没有效?4大剂型哪种最容易被人体吸收?

(關鍵字: 營養品 , 葉黃素 , 眼科 , 劑型 , 高瑞敏營養師

保健品都是黑心食品?日前台湾食药署抽验13件胶囊锭状叶黄素保健食品,发现竟然有6件产品叶黄素含量均低于标示值,其中一件更是只有标示值的0.3%!成人每日叶黄素的需求量约8~10mg, 但若真要补足量,台湾法规的最大剂量上限是30 mg;而市面上充斥的低剂量商品,更让人好奇:“剂量之外,到底要挑选何种剂型的保健品,才能让营养价值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了解到不同剂型之间的吸收效果差别,才是让消费者手中钞票发挥最大CP值的关键!

当产品的成分剂量相同时,不同剂型的产品,到底有什么优缺点?先给大家一个小观念,营养品的吸收是在小肠进行,所以不论甚么剂型的营养补充品在被人体吸收前都要先进入胃中经过分解之后变成溶液状才会到小肠进行吸收,所以以吸收速度来说当然是液态>粉状>胶囊>锭状。

今天先就以下常见的剂型跟你们简单分析,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个剂型的特性。

1. 锭状

锭状剂型是所有营养品中最普遍也最便利的剂型,制作过程需要将有效成分的细粉添加赋形剂、黏着剂打成锭状,吞进人体后要考虑溶解程度的问题所以常常需要再添加崩解剂。吃进胃里之后依照消化程度的不同需要耗费40分钟~4个小时不等的时间才能吸收,过程中成分可能因为胃酸破坏而有损失,所以有些锭剂会做成膜衣锭来抵抗胃酸的破坏或控制成分释放的时间,等到了肠道的碱性环境才会释出活性成分让身体吸收。

但有一点需提醒,锭剂食品对于消化功能不佳的人可能会造成吸收效果有限或未经吸收就排入化粪池的隐忧,再者,有吞咽障碍的民众对于这样的剂型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2. 胶囊

胶囊又分为硬胶囊与软胶囊,胶囊食品会因吸水而软化,到达胃部约15分钟会崩解释出成分。一般来说油溶性的成分会用软胶囊包装,例如:鱼油、红花油。而具有高浓缩或刺激性的粉末则会利用硬胶囊填装来避免伤害食道黏膜,所以食用胶囊时可别打开胶囊吃粉末啊!人家是有其用意的!还有,若是老人家在吞胶囊食品时要搭配充足的水分避免有胶囊提早软化黏在食道伤害黏膜的疑虑。

3. 粉末

粉状产品因为少了打成锭状或填入胶囊的过程,所以制程较单纯也相对保留较多活性营养成分,不过为了顾及口感,有些会添加果糖、香料等添加剂,站在保健品的角度显得有些多余,但口感好的营养品大家的接受度也会比较高阿!

4. 液态

溶液态的营养品因为吸收速度最快,近来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相关的产品也不断推出,对于服用胶囊锭状食品有吞咽障碍或消化功能比较差的人来说,接受度范围更广,更有许多营养品做成和人体等渗透压来提高吸收利用,像是运动饮料或提神饮品…等, 但可能因为服用便利口感又好喝而造成摄取过量的问题,所以补充营养品还得先看清楚使用标示及警语。

那是否液态型比较容易被吸收?其实吸收速度快在某些营养成分来说不一定吸收率就高,甚么意思呢?就拿大家最常补充的水溶性维生素B群举例,若一次补充高剂量又释放太快的维生素B群,人体没办法一下子全部吸收利用,来不及被吸收的会随尿液排出,所以维生素B群反而较适合低剂量分次食用或使用慢速持续释放型的锭剂。

再拿最近很火的叶黄素来举例,叶黄素为脂溶性的营养素,因此大部分会做成胶囊的型态,这对于有吞咽困难的人或是平常就已经要吃很多药粒的老宝宝来说,尽管知道叶黄素对眼睛保健好,却也不见得会心甘情愿的吞下去阿…这也是现在口感好喝的叶黄素崛起的主要原因吧!毕竟营养品是一个保养的概念,就要抱着开心的心态有耐心并养成长期习惯帮身体做保养。

每种剂型各有其优缺点,到底哪种型态最好?锭剂的成本较低但能制作的范围广,胶囊能装的份量少但能包覆刺激性较大的食品,粉状分子小吸收快但也可能造成来不及吸收就排出体外,液态口味多样化小孩老人接受度高但要注意摄取过量的问题。所以,营养品的剂型还是要看成分的特性与个人需求而有不同。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