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治疗用于癌症整合治疗 可增强放化疗效果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北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医学物理督导郑秀成表示,热治疗应用于癌症整合疗法的一部分可追溯至1970年代。依据肿瘤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接近43℃的热治疗即可清除微观肿瘤细胞,并且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进而增强化学/放射治疗的效果。
而超过56至60℃的热治疗更可使蛋白质变性分解,达到消融巨观肿瘤的效果。但是,因体内温度监测困难以及调控技术不成熟,导致热治疗的发展迟滞了一段时间,直至近年医疗科学和影像技术的进步,欧美等先进国家才得以陆续开展其临床应用。
磁振导航超音波热治疗 5月底装机抢先机
目前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北癌症中心”,5月底前率先引进的磁振导航超音波热治疗,是利用核磁共振导航,精准定位转移性骨肿瘤及受其侵犯的感觉神经,再使用超音波聚焦加热至60℃以上,热消融目标肿瘤和神经,以同时达到局部肿瘤控制与疼痛缓解的目的,兼顾癌症疼痛治疗的两个面向。
事实上,美国FDA已于2012年底核准磁振导航超音波热治疗于转移性骨肿瘤之适应症,台湾亦于2014年初跟进。根据以往的临床研究,超过7成的骨转移患者可于单次治疗后72小时内获得显著的疼痛改善。除转移性骨肿瘤外,国际上另有子宫肌瘤、乳癌、前列腺癌等等的局部热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