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邁入老年社會,每10人中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根據統計社區老人有5-10%營養不良,養護機構老人有17-65%營養不良。老人營養不良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不能獨立生活、長期住院和增加醫療及照顧支出。造成老人營養不良最常見的原因為缺牙、咀嚼或吞嚥困難、使用多重藥物、感染及疾病等,可藉由佩戴假牙及提供合宜的食物及調整質地,來改善及預防老人營養問題發生。
吞嚥困難為老人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根據調查約有3成的老人有此問題。平日可以觀察老人進食狀況,是否出現哽塞、流口水、餐間或餐後出現咳嗽、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不自覺、進食完後會有咕嚕聲等現象,若有即需要找醫師評估了。除了由醫療團隊確認由口進食的安全外,在飲食上可依照狀況選擇適當食物及調整質地,來改善進食問題。
成大醫院營養部特別針對吞嚥及咀嚼功能不良的老人,設計一系列元氣濃湯取代傳統的流質飲食,且加入堅果等健康食材,使成品香濃營養,並呈現紅、橙、黃及綠天然色澤,提供住院中有咀嚼或吞嚥困難病人使用,經臨床上使用的效果評估,病人滿意度由79%提升至90%,熱量攝取由51%增加至80%。
牙齒不好的老人,可選擇軟質食物,如稀飯、麵條、通心粉、嫩葉類、瓜類、炒蛋、軟嫩肉類、鮪魚沙拉、絞肉丸、豆腐及軟質水果(如木瓜、香蕉、奇異果);亦可將軟質食物利用刀具將食材切碎成為剁碎食物,或進一步將食材切碎與稀飯或麵類煮在一起,成為鹹粥或湯麵的半固體食物。
此外,儘量避免會散落的食物,如乾而易碎的麵包、餅乾、堅果、洋芋片及鳳梨酥。如果有咀嚼及吞嚥困難、食慾不振或進食不足時,則利用果汁機或調理機將所有食材攪打成流質狀,以利於吞嚥及增加進食量。若飲用液狀食物,如水、果汁、清湯及牛奶,或稀稠狀食物仍會嗆咳時,就要選擇濃稠的食物,如酸凝酪、水果泥、冰淇淋及麵茶等。市面上有食物增稠劑,可將液狀或稀稠食物調製成花蜜狀、蜜糖狀及布丁狀,或利用食物模型來改變形狀,變化食物外觀來增進食慾。
老人的營養照顧需要更多愛心及耐心,藉由多元化選擇食物及調整飲食質地,可以讓老人吃得更好,並且增加熱量、蛋白質、鈣、維生素B2及維生素D的攝取量,維持良好的健康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