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一度是世界上第二常見的癌症,就算在如今,依舊是世界上癌症相關死因的第二位。在先進的國家中,因為食物多半新鮮,且減少了鹽類以及醃漬品的攝取,使得胃癌的發生率有顯著的下降。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以及治療,相信更可減少胃癌的發生。
胃癌初期的症狀模糊且不具特異性,這也是大部份的人被診斷出胃癌時為時已晚的原因。許多人在上腹不舒服時,常自認為是胃炎或胃潰瘍,但其實已有可能是罹患了胃癌。
胃癌的產生常起因於胃黏膜的發炎性反應以及細胞的複製跟遺傳因子的修復錯誤。因此所謂的致癌因子是多方面的,像是遺傳以及環境因子。環境因子的部分,包含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前的胃部手術、惡性貧血、腺瘤型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輻射的暴露,都有可能會導致罹患胃癌,常見的致癌因子包括:
生活及飲食習慣:飲食的習慣與所吃下肚的食物,與胃癌的發生有相當高的關係,據統計喜吃燒烤的肉類、鹽漬物或口味偏鹹的人,發生胃癌的機率較高。抽煙也會增加胃癌的發生率。另一方面,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和維他命C,則相對地有保護作用,可降低發生胃癌的機率。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世界人口約莫50%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會得到胃癌。具研究,具有特殊遺傳因子的族群(IL-17F 7488GA and GG genotypes)在得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時,會有顯著的胃癌發生危險。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產生相關,而有長期胃炎病史的病人,更有六倍以上的胃癌發生率。
先前胃部手術:胃部的手術可能會影響胃中的酸鹼值,這可能造成胃細胞的變性。
遺傳因子:約莫10%的胃癌是具有遺傳家族史的。雖說確切的遺傳因子還不清楚,但以目前研究可知E-cadherin gene (CDH1)的突變以及像是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家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變,Li-Fraumeni症候群,以及Peutz-Jeghers症候群等,都有較高的發生率。
惡性貧血:因為通常與萎縮性胃炎以及胃部細胞分泌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缺乏相關,這些疾病通常也與胃癌相關。
胃潰瘍:部分的胃癌會以潰瘍的型態表現,因此久治不癒的潰瘍,一定要小心胃癌的可能性。
肥胖:增加賁門處胃癌的發生率。
輻射暴露:原子彈災難的倖存者有較高的胃癌發生率。
Epstein-Barr病毒:小於1%的罕見型胃癌是由此產生的。
胃鏡仍為最佳篩檢工具
篩檢胃部疾病的最佳方式還是胃鏡,可以檢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是否有息肉、發炎、糜爛及腫瘤等病變。在檢查同時,也可對於異常病灶直接施予切片病理檢查,以確切診斷是否為惡性腫瘤,是目前胃癌篩檢的最佳利器。
對於有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等病史者,更應該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許多人之所以排斥胃鏡檢查,是因為本身的反射較強烈,無法忍受嘔吐反射。像這類的人,可以考慮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或是採用細徑胃鏡,以減緩胃鏡檢查時喉頭的不適感。
定期篩檢
胃癌是一種可以透過檢查早期發現跟治療的癌症,越早發現則治癒的機率越高,存活率也會大幅提昇。目前普遍建議40歲後就該開始做健康檢查,但因近年胃癌患者漸趨年輕化,有家族病史、特殊飲食習慣等高危險族群,或是經濟能力允許的民眾,可考慮在30~35歲時進行第一次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