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的泌尿問題,治療「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造成反效果!一名71歲王姓患者,在提重物、咳嗽時會漏尿,曾被誤診為「急迫性尿失禁」,服用讓膀胱放鬆的藥物,卻讓漏尿變得更嚴重,再次就醫才發現為骨盆底肌肉緊繃引發的「應力性尿失禁」,最後經更換藥物才改善「滴滴答答」的窘況。
急迫性尿失禁是因中樞神經無法抑制膀胱收縮,沒辦法控制排尿的衝動,因而發生漏尿現象,好發於中風、膀胱過動症患者。而應力性尿失禁則與骨盆底肌肉、尿道外括約肌功能有關,當腹壓上升時就會不受控制地滲尿。
應力性尿失禁 骨盆底肌肉鬆緊兩極化
多數人認為應力性尿失禁與骨盆底肌肉鬆弛有關,但王姓患者卻因骨盆底肌肉過於緊繃導致尿失禁。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許兆畬表示,骨盆底肌肉的兩極化變化都可能引發應力尿失禁,肌肉鬆弛時會降低膀胱和尿道控制能力,在腹壓增加時觸發漏尿。
而當鬆弛的骨盆底肌肉逐漸承受壓力直到快要撐不住的時候,肌肉變得相對緊繃、張力過強,排尿時無法放鬆,容易出現解不乾淨、餘尿蓄積膀胱的情況,產生功能性排尿障礙,導致應力性尿失禁。
許兆畬醫師表示,正常人的膀胱儲尿量是300c.c.至500c.c.,但經錄影尿路動力學檢查,發現王姓患者的膀胱積尿多達700c.c.,膀胱所受壓力過大,當腹部因咳嗽、大小或提重物,受到壓力擠壓就會出現漏尿情形,因此開立讓骨盆底肌肉放鬆的藥物,使小便順暢不至於積尿過多。經過藥物治療,患者的漏尿情況已有明顯改善。
應力性尿失禁 治療鬆緊有別
許兆畬醫師表示,針對骨盆底肌肉緊張引發排尿障礙的病人,臨床上除服用藥物外,還可施打肉毒桿菌,以抑制支配肌肉的神經傳遞物質之釋放,讓周圍肌肉變鬆弛、降低收縮力,避免膀胱積存過多尿意。不過,骨盆底肌肉鬆弛的人則不適用相同治療,需使用其他藥物或吊帶手術。
多數人認為排尿障礙就是尿量少、尿速變慢等不好解尿的情況,但醫師表示排尿障礙也包括漏尿和頻尿,且尿失禁問題並不絕對是尿道肌肉鬆弛所造成,建議經專業醫師進行診斷,確定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治療改善尿失禁情形。
預防應力性尿失禁 勤做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有助於訓練骨盆底肌肉的力量,預防應力性尿失禁。作法可模仿尿尿時,把尿憋斷、再尿、再憋住,透過一縮一放的規律性動作控制排尿,訓練肌肉。每天應做1-2次、每次10分鐘,但不宜訓練過度,以免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