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且每年失智症新增個案數持續攀升,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負擔,相關照護與醫療支出也逐年增加。今年台灣正式取得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 (ATT)的藥物許可,為… 詳全文 >
-
今年6月,阿茲海默症的新型單株抗體藥物,已經在台正式施打,讓失智症的治療露出一線曙光。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陳正生理事長指出,新型阿茲海默症藥物介入,有助延緩患者從輕度認知障礙 (MCI)、輕度… 詳全文 >
-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估計,2050年時,全球每6人中就會有1人超過65歲。當我們想到老化時,通常會想到皮膚、骨骼、肺部或心臟健康。但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也就是… 詳全文 >
-
壓力大、長期失眠、年齡老化、缺乏運動、過度使用3C產品等,可能導致神經傳導效率低落,使記憶力衰退。早期保養大腦是當務之急,尤其,疫後有許多青壯年族群面臨腦霧、壓力和情緒挑戰。天晟醫院身心科主… 詳全文 >
-
目前的研究顯示,一旦進入「輕度認知障礙」的階段,比起正常老化的退化,就有三倍高的機會在二到五年內進展到失智症。亞東醫院精神科莊宜芳醫師表示,因此,這個階段有時雖被視為失智症前期,但另一方面也… 詳全文 >
-
在失智症診斷後,有個問題時常讓人關心──開車。人們會認為患者應該要被禁止開車。雖然我們已經知道,許多類型的失智症都是漸進性的,但這不代表診斷後所有的生活都必須戛然而止, 詳全文 >
-
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失智症患者則有8%!雖然失智症致死率不高,但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及行動力,增加家庭經濟、照護負擔。有鑒於此,董氏基金會特別強調「無…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