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 的統計,2015年全球約有四億一千五百萬人( 年齡在20歲至79歲的人)罹患糖尿病 ; 2040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會達到六億四千兩百萬,這個數… 詳全文 >
-
排卵異常是女性不孕症中最常見的原因,其中多數是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致。多囊性卵巢症的發生率其實不低,佔育齡女性的5~10%,可說是常見病症,但許多婦女並不認識這個疾病,近來因知名藝人小禎罹患… 詳全文 >
-
月經變季經,就連體重也不斷攀升?當心,恐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找上門!婦產科王瑞生醫師表示,若未有效改善,使卵巢無法正常排卵,不僅易導致不孕,更會刺激胰島素濃度上升。長期下來恐造成胰島素阻抗性,… 詳全文 >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育齡女性常見的荷爾蒙疾病,開業女中醫吳明指出,患者會因排卵不正常,出現月經延遲不規則、男性荷爾蒙分泌增多、血糖代謝和胰島素分泌異常、肥胖、體毛增多、頭髮掉髮嚴重、長青春痘等… 詳全文 >
-
越來越多女性的好朋友,從月經逐漸變成季經甚至年經,好朋友一直不來,身體到底出了什麼狀況?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中,有網友提問:「月經1年沒來,該怎麼辦?」月經一直不來,會對身體造成… 詳全文 >
-
吳小姐原本每個月好朋友會準時報到,前陣子換工作壓力很大月經開始亂,本來想說適應新生活就會比較好了,沒想到卻變成幾個月好朋友才來一次,讓她相當擔心。 詳全文 >
-
不孕症讓醫護人員也煩惱!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張烱宏表示,面對複雜的不孕問題,中醫利用「月經周期療法」結合「體質辨證」,針對不孕原因進行治療和體質調理,有助提升受孕機率。 詳全文 >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臨床表現與中醫的「月經過少、閉經、月經後期、不孕」等病症相似,主要以月經稀發,月經量少或不規則陰道流血,或閉經、不孕、多毛、肥胖、雙側卵巢增大、卵巢功能障礙而出現過多不成熟… 詳全文 >
-
好朋友已經遲到好幾個月沒來,還莫名其妙發胖,怎麼努力都無法懷孕成功,要小心囉,你可能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中,有網友提問:「中醫怎麼治療多囊性卵巢症?」除了西… 詳全文 >
-
現代女性晚婚晚育,準備好要迎接寶寶的時候,才發現卵子品質不佳,受孕有困難。想要提高懷孕機會,婦產科醫師沈孟勳建議,在35歲以前做好準備,或考慮以凍卵方式保留「生」機,可以增加成功機率。另外,… 詳全文 >
-
月經變季經?當心恐是多囊性卵巢作怪!現年28歲的王小姐自12歲初經來潮後,月經即經常不按月而行,至高中時月經週期已愈拉愈長,量也大幅減少;出社會後因工作採三班制的關係,不僅月經不來潮的狀況變… 詳全文 >
-
羅珮琳中醫師的診斷認為,小容為「腎虛肝鬱血瘀」體質,需要一方面用補腎、疏肝化瘀的中藥調理多囊性卵巢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小容的體脂肪高達33.6%,屬於中度肥胖,因此建議她同時積極減重。經過六… 詳全文 >
-
一般女性的初次月經在國中時期,但陳小姐卻直到21歲才來初經,而讓她就醫5年多仍找不到的根本病因,竟然就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幸好,經過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終於實現月經來潮的心願,且意外在近… 詳全文 >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長期置之不理,卵巢無法正常排卵,易導致不孕!婦產科臨床發現,減重是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最簡單方法,養生瑜珈老師Sisii建議女性朋友可常做瑜珈扭轉操,按摩骨盆腔內器官,平衡… 詳全文 >
-
蛋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補充來源之一,不過,婦產科醫師潘俊亨提醒,蛋黃的膽固醇量高,且蛋類和其相關製品易誘發雄性荷爾蒙,長期大量攝取易造成肥胖,導致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惡化,影響…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