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兒外科領域中,「疝氣」是最常見的病症之一,因此「疝氣修補」也是嬰幼兒最常接受的手術。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蘇家震指出,近年來醫學的快速發展,無論在手術技術或小兒麻醉等皆有著大幅度的… 詳全文 >
-
罹患先天性脊裂症合併水腦症的「小貝貝」,出生不到半個月就動了4次手術,在與病魔對抗110天後,8日晚間因肺炎併發器官衰竭離世,「堅強的小貝貝」臉書粉絲團貼出消息,「如今小朋友已經不再有病痛了… 詳全文 >
-
6周大的男嬰凱巴生下來就有嚴重缺陷,由於通往心臟及肺部的主要動脈錯位,使氣管受到壓迫而隨時可能停止呼吸。美國密西根大學醫生利用3D列印技術,以塑膠原料印製一條呼吸管,在手術移植後讓他終於可以… 詳全文 >
-
許多小孩受傷了、或感覺害怕時,最需要媽媽的懷抱來安撫,這個展現母愛的動作,意外讓急診醫師郭健中有了靈感,成為替小孩縫合傷口時推廣的「無尾熊固定法」,小孩不需全身麻醉就能得到安撫,醫護人員也不… 詳全文 >
-
在香港藍田某小學4年級就讀的9歲男童小文(本篇人物皆為化名),年初搭乘校車時被坐在隔壁的男生小強扭捏睪丸,4天後他的下體痛到受不了,到醫院後才發現睪丸被扭轉後使得血液阻塞,只得開刀將左邊已經… 詳全文 >
-
新光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張繼仁表示,小孩子因為騎單車意外「犁田」摔傷的案例,有明顯成長的情況,尤其受傷部位手、前臂、小腿、足、大腿、上臂、膝等為主,為了避免傷口留下疤痕,最好再轉至小兒外科接… 詳全文 >
-
有的國小學童平時鞋跟內惻比外側磨損快、走路容易呈現內八字,甚至走路還容易跌倒,或是經常抱怨腳部常感覺疼痛等,可能是兒童期扁平足現象。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葉敏南醫師提醒,家長先別急著購買矯正… 詳全文 >
-
家中小嬰兒若進食不易、體重上升速度緩慢,家長可別掉以輕心。羅東博愛醫院日前收治兩名有上述症狀的未足歲嬰兒,檢查發現皆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開放性動脈導管,經緊急手術治療後,預後良好順利出院,迎接… 詳全文 >
-
家有寶貝的您一定知道,「18歲以下看兒科」的正確就醫觀念。那麼,什麼時候又該到小兒外科報到呢?事實上,「小兒科」之於「小兒外科」的關係,就如同「一般內科」與「一般外科」一樣,當18歲以下的孩… 詳全文 >
-
近年來陸續有3歲以下病童須器官移植,卻因原本的腦死判定年齡限於3歲以上才適用,讓病童喪失救命機會,衛生署本月17日正式發布修正後的腦死判定準則,未來足月嬰若產生無法復原的腦部損害,即可進行腦…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