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術後裝造口,避免感染!國際傷口造口護理師助造口人一圓蘭嶼潛水夢
造口即人工肛門,常見的是直腸有惡性腫瘤,或因腸部受傷或腸憩室病而致腸穿孔,引致腹膜炎,便需要臨時腸造口,讓排泄物能夠不經由肛門口排出,避免傷口的拉扯與感染。而造口的護理也非常重要,能幫助患者做好防護機制避免感染。 詳全文 >
造口即人工肛門,常見的是直腸有惡性腫瘤,或因腸部受傷或腸憩室病而致腸穿孔,引致腹膜炎,便需要臨時腸造口,讓排泄物能夠不經由肛門口排出,避免傷口的拉扯與感染。而造口的護理也非常重要,能幫助患者做好防護機制避免感染。 詳全文 >
根據國健署統計,子宮頸癌在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排行中均在前七名,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婦科癌症。然而,近日針對子宮頸癌疫苗安全性有許多討論,對此,林口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周宏學醫師說,世界衛生… 詳全文 >
肝癌治療有新突破!對於不適合或不願意開刀的肝癌患者,若進行傳統放射治療,病患常有噁心、嘔吐、疲憊等副作用,而且腫瘤控制率約50%;三軍總醫院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中心主任黃文彥表示,目前使用新的治… 詳全文 >
67歲的羅先生,40多年來天天不醉不歡,即便外人勸阻也不以為意。今年初卻飽受上腹疼痛之苦近2個月,不只食不下嚥,更伴隨手腳無力等問題,連機車都牽不動,驚覺有異而就醫。檢查發現,其肝臟竟長出2… 詳全文 >
力抗腸癌,多吃蔬果一定沒有錯嗎?當然不!除了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吃法」。以下由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林瑞媛分享3個常見的NG蔬果飲食觀念,並說明如何吃才能提高防癌力和抗癌力。 詳全文 >
食道癌的發生到今天還找不到真正的致病原因,但與一些不正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確有關聯,所以說食道癌是一種「吃出來的病」,一點也沒錯。 詳全文 >
胸腔病變最難診斷者,大概非縱膈腔莫屬了。尤其是罹患縱膈腔腫瘤,通常必須等到腫瘤長大,壓迫到鄰近的器官,如氣管、心臟、大血管等,才會逐漸出現症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林敬凱醫師表示,透過支… 詳全文 >
便祕原因大不同!對一般人來說,經常熬夜、飲食油膩、少蔬果、少運動的生活形態,容易造成火氣大,是最常見的便祕原因;但對腸癌患者而言,治療後身體虛弱,也可能導致或加重排便不順。黃慧娟中醫師表示,… 詳全文 >
近期一份調查發現,國內近6成年輕族群對HPV病毒認知不清,甚至認為沖洗陰道就能避免感染HPV。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提醒,子宮頸癌平均每天奪走2條台灣女性的生命,要預防感染… 詳全文 >
月經不按時報到、老是便祕又頻尿?當心,這恐是「寧靜殺手」卵巢癌發出的警訊!卵巢癌的復發率極高,一旦發生癌細胞轉移,致死率相當高,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郭祐睿建議卵巢癌患者在接受正規治療後,配… 詳全文 >
揪出子宮內膜癌有新利器!雙和醫院研究團隊運用全球最大的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利用找出的3個基因的甲基化組合,可以自子宮頸抹片的細胞中,檢測出子宮深處是否罹患內膜癌,準確度逾9成。雙和醫院副院…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