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故事給3個月的小寶寶聽?很難耶!」大多數爸媽可能都有這樣的心聲。不過小兒科醫師表示,0到3歲是幼兒成長的關鍵期,透過「親子共讀」,有助於促進發育,提升兒童對閱讀的興趣,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詳全文 >
-
「卡哇伊!你的小孩臉頰紅通通,好像蘋果般地粉嫩粉嫩,讓人真想捏一把!」一般情形下,如果媽咪聽到別人如此讚美自己小孩,應該會比中樂透還高興吧?但是,近來在門診中時常看到父母憂心忡忡帶著「蘋果臉… 詳全文 >
-
家有3歲以下幼兒的家庭,未來有個免費的休閒場所,台北市政府與兒福聯盟共同打造3足歲以下嬰幼兒專屬的「松山親子館」,設計各種依據嬰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的玩具和活動,也替新手爸媽開闢育兒親職講座,即… 詳全文 >
-
在龍年的催生潮下,不少人在今年父親節成為新手爸爸,一項調查顯示,爸爸最常做的工作就是「陪孩子玩」,但最苦惱的問題也跟玩有關,超過6成反應「找不到合適的休閒場所」,因此雖然許多人很享受當爸爸的… 詳全文 >
-
「祝天底下的爸比天天健康快樂!」8月8日父親節即將到來,內政部邀請4位「保爸」大談爸爸經,分享幫小嬰兒穿衣服的技巧,小朋友則以魅力四射的表演,模擬幫假人小安妮包尿布,分擔爸爸的辛勞,共同以另… 詳全文 >
-
科技越進步,小心親子關係越疏離!根據調查,台北市學生在學期間,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的比例已達15%,且正值暫時脫離課業壓力的暑假期間,青少年更有機會沈溺於網路世界,用3C產品充當保母,可能讓親… 詳全文 >
-
對於孩子畫畫這件事,你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是憂心孩子畫得不如其他同學?還是因為孩子經常在家中隨手亂塗,而將畫具全部束之高閣?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資深兒童美術老師、同時也是繪本插畫家的鄭明進老師… 詳全文 >
-
隨著幼兒成長,免疫系統需要數年才成熟。剛出生的新生嬰兒只能產生少量免疫球蛋白,必須藉胎兒期輸入的母體IgG來保護它。這些輸入的IgG在出生後逐漸代謝,到了嬰兒長到4個月大的時候,出現青黃不接… 詳全文 >
-
人類一生中的兩極最需要醫療照護。前為嬰幼兒期,後為老人期。兩者的疾病型態又截然不同。老人多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高、骨質疏鬆等。這些疾病在孩子幾乎看不到,那麼孩童的健康問題是什麼… 詳全文 >
-
一項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所發表的研究指出,罹患慢性疾病、或是發展遲緩兒童,遭同儕霸凌、排擠,易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兒童心智科醫師表示,對於特殊兒童來說,家庭與學校都扮演很…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