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子宫颈癌?那是什么?」对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而言,遇到看不懂的专业医疗术语,可上网找资料或请医药人员解释,但对远从越南、印尼等地的外籍配偶而言,医院诊所的卫教单往往是获得医药资讯的重要管道,可是却因看不懂中文字,就医充满困难。
据内政部统计显示,台湾共计约有48万名的大陆和外籍女性配偶;他们的子女约占台湾出生人口的10%。
而另一份由台北市赛珍珠基金会与药厂共同针对新住民妈妈所做的「外籍配偶健康资讯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新住民妈妈表示医疗资讯主要来自医院诊所,但仍有2成看不懂医院诊所的卫教文宣,2成新住民不知如何发问或寻求协助。
赛珍珠基金会社工督导尤清梅表示,外籍配偶最常见的疾病为忧郁症,以及胃出血、胃溃疡等肠胃疾病,就医时,医病沟通因为语言及卫教认知的限制,难以清楚表达与接收讯息,显示新住民和新台湾之子正处于医疗服务的弱势状态。
双和医院消化内科医师吴立伟表示,来自中国大陆、越南、印尼等地的外籍配偶,因原生地的公共卫生知识不足,缺乏正确的保健观念,在台湾看病时又因语言不通、看不懂文字,增加医病沟通的困难度。
沟通不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的保健观念。吴立伟医师举例,许多中国大陆的新住民为治疗肝病,会吃草药、寻求非正统疗法;误以为身体疲惫皆因肝病所引起,初期肝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会感觉疲劳,往往已是末期肝硬化、末期肝癌或猛爆性肝炎,而其他癌症、心脏病、贫血等疾病也会让身体感觉疲劳。
为了更贴近解决新住民和新台湾之子对健康卫教的需求,有企业号召志工协助简化卫教单张,且用ㄅㄆㄇㄈ标记,以利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