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當研究人員確認愛滋病毒的存在後,大家都引頸期盼對抗愛滋病的疫苗能夠及早問世,但時至今日科學家坦承:情況沒有大家想的樂觀!德國研究人員表示,想要發展出一種能一勞永逸的抗愛滋疫苗,至少還需要50到100年!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早期科學家發現很多病毒引起的疾病,像是A型肝炎(Hepatitis A)、狂犬病(Rabies)、小兒麻痺(infantile paralysis)等,都可以透過將死去的病毒注入患者的體內,讓患者免疫系統啟動防禦機制,並記錄下病毒的特徵,當下一次活體病毒入侵體內時,免疫系統就能有效地阻擋。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毒,卻並非如此。
「我們是跟一群病毒而非單一病毒作戰」德國波鴻(Bochum)大學病毒學家克勞斯.屋伯拉(Klaus Überla)指出,「愛滋病毒就好比變色龍般,會不斷地變化它的樣貌,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明確地辨識。病毒外層的套模(Virushülle)如同可以隨意穿脫的衣服,主要成分為帶有病毒基因的蛋白質,人類的免疫系統會辨識病毒套模上的特徵而做出攻擊,但愛滋病病毒套模會在短時間之內變換,逃過免疫系統的偵測,而輕易地侵入人體各個器官。」
德國波昂(Bonn)大學的愛滋研究權威約根.洛克史托(Jürgen Rockstroh)教授認為,縱使投注大筆的金費跟時間在研究抗愛滋疫苗,其投資報酬率也相當的低;關鍵是研究那些少數染上愛滋病卻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他們的免疫系統似乎比較敏銳,能長期攔截這種變化莫測的病毒,如何去複製這套防禦機制才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1983年發現首先愛滋病毒的法國病毒學家法郎絲.貝瑞.珊妮希(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也提出類似的想法;她耗時8年的時間研發愛滋病疫苗,在沒有獲得顯著的成效後,她轉而研究病毒和「寄主」(Wirt)之間的互動關係。「假使我們不釐清愛滋病毒如何癱瘓身體的免疫系統,抗愛滋疫苗研究就注定徒勞無功。」
這些年來美國的科學家已經陸陸續續找出17種新的抗體,可以同時對抗多種型態的愛滋病毒,也幫助他們記錄下許多病毒套膜上的蛋白質,進而發展出相對應的疫苗。
德國知名的默克(Merck)藥廠曾做過一個相當大膽的人體實驗:研究人員直接取出愛滋病毒的基因,把它包覆在感冒病毒裡,隨後注入受試者的體內,讓愛滋病毒的基因在細胞內自行複製,增加免疫系統對病毒的辨識能力,達到降低感染的風險;但實驗結果卻和當初預測的截然不同,即受試者的感染風險不減反增,這讓默克藥廠不得不中止相關研究,使得疫苗研發進度一度陷入停擺。
然而情況也並非如此悲觀;約根.洛克史托教授表示,「兩年前德國的研究人員綜合了現有的兩種疫苗,成功讓受試者的愛滋感染率驟降3成;倘若人類想要發展出那種一針見效的抗愛滋疫苗,我們大膽假設至少要50到100年!」他認為必須透過多軌並行的方式,如發展出類似抗生素的藥劑,才能有效縮短終極抗愛的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