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天气炎热,全台各地陆续传出溺水意外,医师提醒,下水前应该注意是否身体不适,也要避免饮酒后游泳;下水前做好暖身运动以及选择安全水域,就可以大大减少发生意外的机率。
大林慈济医院急诊科黄俊卿医师表示,如危险水域为造成溺水的主因,有些溺水意外是因为在水中肌肉痉挛所致。若不慎在水中发生抽筋的状况,应该尽量保持镇定,先深吸一口气使背部浮出水面,如果是小腿和脚趾抽筋,用手抓住脚尖向后拉,另一手压住膝盖帮助伸直,手指抽筋的话则将手掌用力握拳再用力张开,反覆数次后便能舒缓症状。
另外,不慎溺水应采水母漂姿势,将双手下垂或双手抱膝,人体比重与水相近,吸气后放松身体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一段时间后再适时换气就可争取时间,等待救援。其次,溺水者第一时间的救援相当重要,通常溺水者可能因为缺氧而对脑部造成伤害,后续为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当有溺水情事,抢救上岸后应迅速予人工呼吸,采吹气给氧动作,若在给氧中发生呕吐情况,可以将伤者身体转向侧边为其清除异物,检查口腔没有残留物体阻碍呼吸道后,再继续进行人工呼吸,以免异物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而造成更严重的窒息。
黄俊卿医师强调,下水前要记得做好暖身运动,让肌肉做好延伸运动,能避免过冷的水温刺激血管收缩或产生痉挛,如果有全身发热、头晕、恶心等症状出现时,应避免下水,并且移动到阴凉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