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3:19:05

美東北部萊姆病例增多 預估有嚴重疫情

(關鍵字: 疾病管制局 , 萊姆病

依據國際疫情監測,美國因鼠類大量繁殖導致蜱(俗稱壁蝨)密度大幅增加,今年可能面臨嚴重的萊姆病疫情風險。美國東北部因2010年橡果大豐收,導致以橡果為主食的白腳鼠大量繁殖,該國今年截至4月28日共通報4,352例萊姆病,高於去年同期的3,757例,病例集中於東北部的紐澤西州(1,677例)、賓州(969例)、紐約州(357例),皆高於該州去年同期病例數,預估可能面臨嚴重萊姆病疫情。

萊姆病是一種傳染性的蜱媒病,由伯氏疏螺旋體 (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微生物),導致的疾病。(圖片/取材自維基百科網站)
萊姆病是一種傳染性的蜱媒病,由伯氏疏螺旋體 (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微生物),導致的疾病。(圖片/取材自維基百科網站)

疾病管制局表示,萊姆病是一種透過寄生在囓齒類動物(如老鼠)身上的蜱叮咬後感染之疾病,為美國最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我國已於2007年將萊姆病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開始進行監測,近年來共發現5例病例(分別於2007、2008、2012年接獲通報1、3、1例),病例都是在國外罹病後,返國後被檢查出來的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來自美國(4例)及丹麥(1例)。

萊姆病於1975年首見於美國康州萊姆鎮,是經由被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的蜱所叮咬而傳播之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被感染蜱叮咬後3至32天(平均7至10天)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的症狀很像感冒,如頭痛、發燒、全身疲勞、噁心、嘔吐、頭部僵硬、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出現遊走性紅斑的病患若未經治療,可能發生心臟或神經系統的異常,經過數月或數年後則進入第三期,症狀包括關節變形、關節痛及關節炎,而且數年後可能復發。

疾管局提醒,民眾於美國停留期間若至戶外活動或工作時,宜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署核可之驅蟲劑(含化學成份DEET),返家前應檢查全身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硬蜱叮咬,應儘速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其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即可降低感染的機會。民眾並應隨時注意居住周圍環境,請勿接觸鼠、不明來源的寵物或鹿等野生動物。

返國後如出現疑似萊姆病的症狀,或甚至出現「遊走性紅斑」等特徵時,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訴醫師旅遊史或特殊暴露史。民眾如對萊姆病有疑問,相關資訊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如話機無法撥打簡碼電話號碼,請改撥0800-001922防疫專線。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