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11/1 上午 09:17:04

罕见!少女左右鼠蹊部轮流发作内膜异位瘤

(關鍵字: 毛囊炎 , 經痛 , 林正權 , 內膜異位瘤 , 內膜瘤

女性生病,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个中原因跟逻辑。一位17岁的高中女生,今天来到诊间陈述她的下体在经来时会长一颗东西,一开始,我无法会意过来,以为是女性常发生的外阴毛囊发炎,她虽没性关系,我仍征求她的同意,作下体外面的视诊检查,一看,原来不是所谓的毛囊炎,而是在她的左侧鼠蹊部的地方长了一粒约2公分大的凸出物,外表黑黑的,摸起来略软,这是典型的内膜瘤,她并不会经痛。

(情境照片/华人健康网图库提供)
(情境照片/華人健康網圖庫提供)

一年前,我才治愈她右侧鼠蹊部内膜异位瘤,吃3个月的口服药就将她有一年病史的瘤完全去除掉(根据她的陈述,因这一年,她都没再回诊)。没想到,一年之后,她又在左边鼠蹊部出现同样的肿瘤(上个月月经期才出现),这是我第一次碰到的很特殊的病例,要治愈它很简单,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但自己也再度认识子宫内膜刁钻的个性。当晚,我赶紧查网络医学有关文献,但没有看到同样是左右两侧轮流发作的案例,都是单发的,只有一例是双发,今天这件,应该算是头一件。

每个月,子宫内膜需换装时,退下来的旧膜大多数会随经血流到阴道去,极少部份会沿输卵管或溜进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液或淋巴液到身体各处,这是大家熟悉的内膜异位症产生的路径,可是随输卵管掉到腹腔的异位内膜有些若掉到子宫边的圆韧带上,专家发现它们会沿着这条韧带攀爬上去到体外鼠蹊部,造成肿瘤状,这就是所谓的女性鼠蹊部内膜异位瘤发生的缘由。

内膜异位瘤 罕见左右鼠蹊部轮流发作

内膜细胞无脚,攀爬的方式很困难,所以这种案例很少,大约是在0.3-0.6%之间,这种病人少有经痛(原因不明),它是悄悄地默默地来,所以很多人对它很陌生,因此很误判的机会很多,其实诊断很简单,跟着经来才发病的特性就可确诊了。

右侧鼠蹊部异位瘤的发生率较左侧多很多,原因很有趣,一是脱落的内膜碎片经过输卵管掉落到腹腔时,腹腔内有一股顺时钟的右转漩涡,会将内膜碎片送到右边的圆韧带(右侧月经型气胸也是这股右转气漩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左侧圆韧带前面有乙状结肠挡住,所以异位内膜碎片就难以抵达此处。所以两侧同时发生的机率就少很多了,不过我发现的实际例子,年纪轻,只有17岁,没有经痛史,一年前在右侧发病,治愈后,隔了一年,接着在左侧鼠蹊部又发病,我曾查过已发表的文献中并无相同的案例,我这个,应该算是首例。

内膜异位瘤外围并无被膜,开刀起来要处理干净并不容易,所以以药物治疗为首要选择,好在它都不大,都在2公分左右,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好,但要花点时间,我的经验是至少要3个月。

内膜异位症型式很多,防不胜防,但每次发病都在经期时就该注意了。

本文出自:妇产科医生林正权的个人网站(部落格)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