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2/2/7 上午 11:28:19

研究:兒童癌症發生機率與核子醫學檢查次數呈正相關

(關鍵字: 癌症 , 兒童 , 核子醫學 , 苑梅剛 , 健保資料

健保署專委林右鈞說明,常見醫療輻射包含放射診斷、放射治療與核子醫學。從2016年至2020年,國人平均每年放射線診斷807萬人,每人平均4.14次,平均每人輻射量3.3毫西弗;進一步審視每年變化,從2016年的3.11毫西弗,成長至2020年的3.47毫西弗。以下醫療輻射劑量比較圖可以讓大家對醫療輻射劑量更有概念。

(圖片來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圖片來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在經歷日本福島核災事變與台灣近來重啟核四電廠議題討論中,人們對輻射防護愈來愈重視,由上圖可知,醫療輻射佔人體接受輻射劑量很大部分,近幾十年來無論臨床醫學或是健康檢查廣泛使用的放射線儀器,例如電腦斷層與乳房攝影也都朝向低輻射劑量研究發展。

核子醫學在臨床醫療上應用非常廣泛,中大型醫院裡小兒科泌尿系統檢查(99mTc-DMSA renal scan),心臟科心肌功能評估(Thallium-201 cardiac scan),腫瘤科癌症轉移(Gallium-67 tumor scan)等的許多檢查均仰賴核子醫學正確的診斷,甚至治療上例如甲狀腺腫瘤術後的輔助性療法(I-131therapy),也都是核子醫學部門的工作。

核子醫學是經由靜脈注射,口服或吸入微量且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同位素來反映人體的生理、代謝變化以達到診斷或治療的目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分佈到特定器官後放出來的加馬(γ)放射線,可經由核醫攝影儀器予以顯像,並透過電腦輔助影像處理,核子醫學科醫師透過使用多種放射性同位素藥物具有各自的顯像性質即可對疾病或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診斷評估或治療。檢查主要的輻射來源為放射性同位素,核子醫學檢查使用的放射線同位素的劑量也是在檢查範圍內的最低劑量,進行一次核子醫學檢查所接受的輻射線量並不高,並不會造成急性輻射傷害或其他不良副作用。

到底核子醫學會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放射線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攝影,係利用X光球管所發生之放射線穿過人體到感光元件上,利用人體的組織對X射線衰減係數不同成像,視臨床需要會注射顯影劑,由放射診斷專科醫師判讀診斷影像。與電腦斷層顯影劑不同的是,核子醫學檢查進入人體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本身即帶有輻射,再加上各種不同的核子醫學檢查需應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這些藥物在人體內產生輻射效應較難預測,所以過去文獻上在這方面研究很少。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放射診斷科苑梅剛醫師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利用衛福部健保資料大數據,於2000年到2018年間,針對所有接受過核子醫學檢查的兒童作長期回溯性追蹤,研究結果發現18歲以下族群癌症發生機率高於沒有接受過核子醫學檢查的同齡兒童,進一步統計證實癌症發生機率與核子醫學檢查次數呈正相關,這篇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Front.Med. 2021 Dec 20;8:764849)。

由於核子醫學檢查所使用的放射藥劑具有量微、短半衰期及易排出特性,絕大多數核子醫學檢查都非常安全,但是由於輻射對人體產生影響長期而言有機率效應,尤其兒童期組織細胞分化成長較成人快速,在輻射防護上更要周全,病患或家長面對核子醫學或放射線檢查也不用太過擔憂,檢查過程中需配合醫療人員作最完善的輻射防護,醫療是全面性的,檢查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建議與醫師充分溝通,才能獲得最理想的醫療結果與健康保障。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