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1/30 下午 12:06:24

不孕症权威、职棒投手难逃大肠癌魔掌!医叹:可惜少做了这一个动作!

(关键字: 大肠癌 , 不孕症 , 陈信孚 , 梁程超 , 陈逸松

根据卫生福利部公布国人最新癌症发生资料显示,国人癌症发生率第一名为大肠癌,且已连续蝉联数年居高不下。近日,不孕症权威、台大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陈信孚传出因大肠癌病逝;无独有偶,同一月份前中华职棒兄弟象队投手陈逸松也传出因大肠癌离世。

医界感叹陈医师的病逝是生殖医学领域的一大损失。前中华职棒兄弟象队投手陈逸松,在退下职棒选手身分后,担任教练为基层棒球培育很多好手,棒球界也感叹痛失英才。两位在各自专长的领域皆有不少的贡献,可惜皆因大肠癌失去宝贵的生命。

大肠癌为国人癌症发生率第一名!提早发现可有相当不错治愈机会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梁程超副院长感叹表示,两位皆是大肠癌好发族群(50岁以上,男性较多)若有早一点定期安排大肠筛检,也许就可以获得更好治疗机会,大幅减少大肠癌的死亡风险。「大肠癌」虽为国人发生率第一名,但非排名第一名得主要死亡癌症,主要原因是大肠癌从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到发展成癌症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是一种只要提早发现,就可有相当不错治愈机会的癌症。

梁程超副院长指出,近年来外在环境改变,以及民众的饮食习惯西化有关,国人大肠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少大肠癌患者到医院就医求诊时,常已发展到晚期,但往往因轻忽、没积极筛检而无法早点发现,错失最佳救治时间。

大肠癌第二期与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别约为80%与65%,而第4期则大幅降低仅10~20%

目前大肠癌的治疗都有相当不错的治愈率,零期的治愈率几乎是100%,第一期在术后也有90~95%的五年存活率;第二期与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别约为80%与65%,而第4期则大幅降低仅10~20%。

梁程超副院长提醒,要发现早期大肠癌病灶其实并不难,只要养成定期筛检的习惯,就有机会帮助找出早期病灶。政府目前补助50~74岁的民众每2年一次可免费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透过检查若有异状,并经由大肠镜检查作进一步诊断,若是腺瘤性的息肉,将其切除后可以降低高达90%大肠癌的发生,另外透过粪便潜血检查异常进而发现的大肠癌,有大部分是属于比较早期大肠癌,治愈率都比较高。

建议50岁以上之民众,应该每年做1次粪便潜血检查

据欧美国家经验,每1~2年粪便潜血筛检约可下降18%~33%的大肠癌死亡率。因此,建议50岁以上之民众应该每年做1次粪便潜血检查,或是安排大肠内视镜检查。透过安排大肠内视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早期病灶(腺瘤性瘜肉),还可直接做切除,若有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者,建议可提前到40岁开始安排大肠镜检查。

大肠癌年轻化的比例逐渐增加,建议提早40岁开始为自己安排做大肠癌筛检

梁程超副院长最后提醒,近年来大肠癌年轻化的比例逐渐增加,民众也可提早40岁开始为自己安排做大肠癌筛检,并呼吁大肠筛检并非做一次就可终生免除风险,也需定期接受大肠筛检,以便及早发现大肠息肉及大肠癌早期病灶,及早把握黄金治疗时期。

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提早發現有相當不錯治癒機會。
大肠癌为国人癌症发生率第一名!提早发现有相当不错治愈机会。
要發現早期大腸癌病灶其實並不難,只要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就有機會幫助找出早期病灶。
要发现早期大肠癌病灶其实并不难,只要养成定期筛检的习惯,就有机会帮助找出早期病灶。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