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1/31 下午 05:41:33

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搔癢,像螞蟻在爬!黃毓惠醫師:6招防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關鍵字: 過敏性鼻炎 , 黃毓惠 , 異位性皮膚炎 , 紅斑 , 搔癢

春夏換季,異位性皮膚炎又開始發作,全台約有3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異位性皮膚炎被稱為最癢的疾病之一,患者嚴重搔癢帶來不適,皮膚到骨頭如同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以及有紅斑、丘疹及反覆發作造成的皮膚苔蘚化,許多病人擔心他人異樣眼光,甚至因而受到歧視。皮膚科黃毓惠醫師表示,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復發,平時可以遠離環境過敏原、避開致敏食物等6要點為照護原則。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的發炎疾病,主要是由「皮膚屏障異常」和「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的慢性疾病。除了基因之外,環境也會誘發或惡化疾病,包含極端氣候、壓力大、流汗、羊毛衣物接觸皮膚等情況,都可能會使病情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合併過敏三部曲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在嬰兒與兒童時期發病,少數可在成人時期才第一次發作。一部分的人會合併過敏三部曲: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在嬰兒與兒童時期發病,少數可在成人時期才第一次發作。一部分的人會合併過敏三部曲: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在嬰兒與兒童時期發病,少數可在成人時期才第一次發作。一部分的人會合併過敏三部曲: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臨床分期

嬰兒期:通常在嬰兒期開始發作異位性皮膚炎,臉頰、頸部、前額部、頭皮是好發部位,兩頰皮膚乾燥、發紅、脫皮,嬰兒開始爬行後,病灶延伸至四肢伸側、手腕,出現脫屑和分泌物,水泡抓破會形成痂皮,造成嬰兒不安、躁動、不易入睡。

幼兒期:此階段期皮膚病變以癢疹型或苔癬化慢性濕疹變化為主,通常在換季時節尤其洗完熱水澡後,可能引發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傷口感染。至於「癢疹型」容易發生在四肢伸側,往往因搔抓而破皮、結痂;「苔癬化」則出現於手肘窩、膝窩、頸部與手足關節等,對稱分布。

青年期與成人期:多半呈現慢性濕疹變化,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頂、前胸、手腕、足關節等處。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大致可以分為三線:

第一線:可以使用潤膚保濕劑、外用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藥物。

第二線: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短期使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照光治療、外用或口服抗生素。

第三線: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抗菌劑、替代療法。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黃毓惠醫師表示,與異位性皮膚炎奮鬥是條漫長的道路,雖然不一定能根治,但卻可以被控制,傳統藥物治療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部分病人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治療意願不高,常拖到急性惡化才就醫,稍有好轉又停止正規醫療。近年已有生物製劑與三款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提供選擇;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適合中重度病人。患者也可以利用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的「醫病共享決策」工具,瞭解不同治療的療效、可能副作用,用藥方式與頻率,並且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

平時要勤擦保濕乳液,每天至少擦3至4次保護皮膚屏障。尤其洗澡完後也別忘塗抹。
平時要勤擦保濕乳液,每天至少擦3至4次保護皮膚屏障。尤其洗澡完後也別忘塗抹。

黃毓惠醫師表示,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復發,平時可以遠離環境過敏原、避免搔抓、加強保濕、避開致敏食物等6要點為照護原則:

6招防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1.遠離環境過敏原:過敏原主要是來自環境過敏原,常見如家塵、塵螨、蟑螂、狗毛、徽菌、花粉。

2.避開致敏食物:食物當中如牛奶、雞蛋或甲殼類海鮮,都容易造成過敏,飲食就應盡量避免接觸。

3.加強保濕:平時要勤擦保濕乳液,每天至少擦3至4次保護皮膚屏障。尤其洗澡完後也別忘塗抹。

4.避免搔抓:皮癢發癢時要避免搔抓,可採取撫觸、輕拍、冰敷等方式轉移注意力。

5.洗澡水勿過熱:洗澡溫度宜保持約30度,洗澡時間縮短,洗澡次數減少。

6.穿著寬鬆衣物:衣物材質選擇棉質為主,比較容易吸汗。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